芝加哥前市長夫人葬禮 總統夫人副總統出席

麥琪(1943-2011) 芝加哥優雅的第一夫人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2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謝子茉芝加哥綜合報導)戴利市長22年叱吒芝加哥政壇,一天都未少了媒體的聚焦和民眾的褒貶。他卸任後,有人讚頌感恩,也有人唾罵嘲諷。而他的妻子麥琪.戴利,卻在幕後默默地做著各種支持藝術和慈善的事業,默默地撐起了「第一家庭」,避開任何鎂光燈和政治爭議。然而她卻在不知不覺中用行動贏得了所有人的愛和尊敬。

68歲的麥琪與癌症對抗了9年,於今年感恩節11月24日夜晚病逝。11月28日葬禮上從名流到普通百姓,無一不對她的離去表示惋惜和哀悼。用芝加哥現任市長伊曼紐的話說,「戴利市長曾是芝加哥敏銳的頭腦,麥琪則是芝加哥熱忱的心。」

大腕雲集的葬禮

出席麥琪.戴利葬禮的名人無數,包括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奧巴馬,副總統拜登,紐約市長彭博,芝加哥現任市長伊曼紐,伊州州長奎恩,庫克郡主席托尼.普萊克溫克爾,名導演喬治.盧卡斯。此外還有伊州參議員,眾議員,教育局長,警長,總檢察長,商界名流,數位芝加哥區長等等。

戴利市長的完美互補

麥琪是如此低調。在近四分之一個世紀的「芝加哥第一夫人」職位上,她從未跟媒體談過任何作為市長妻子的感受,甚至在無所不包的維基百科(Wikipedia)上,也沒有「戴利夫人」這一詞條。處在美國最有名望的市長身邊,麥琪小心翼翼滴水不漏的將自己和家人的私人空間保護起來,22年來始終如一。

戴利市長在公眾面前是個有「個性」的人物。經常憤怒,時而慌張,甚至講話氣急敗壞語無倫次。但是麥琪卻從來都非常鎮靜,談吐文雅,從來沒有在公眾面前發過一點脾氣。

在2002年麥琪被診斷出患上轉移性乳腺癌時,所有的媒體當時的表現足以表現出對麥琪本人的尊敬。沒有任何記者提問戴利市長相關問題,沒有人守在戴利家門口抓新聞。在這個可以炒作任何事情,24小時媒體控制的時代,在9年的治療中,麥琪可以一直維持私人的空間不被媒體打擾,已經很少見了。

熱衷藝術和教育

儘管麥琪從來不以市長夫人的身份招搖,但是她也不避眾目,經常為她支持的藝術和教育事業發聲。在過去的十年她身患癌症時,又不停的為抗癌慈善事業工作。她自己含蓄內斂,但是通過她的各種慈善工作,卻讓人逐漸地瞭解到她的真誠、善良和聰慧與幽默。

她曾經做過非營利的殘疾兒童基金會Pathways Awareness的主席,也做過芝加哥文化中心基金的主席。她發起的Block 37項目最初只是在Loop區一塊空地上建立起來的學生藝術項目,後來發展成Gallery 37,支持藝術教育和工作,最終成為After School Matters項目,幫助青年學生提供藝術、體育和科技方面的教育和職業輔導。

戴利市長曾想拆毀芝加哥文化中心,但是在麥琪的努力下,這個建築被保留並修復,最終變成密歇根大道上的建築瑰寶之一。

匹茨堡姑娘 芝加哥第一夫人

麥琪本名瑪格麗特.安.寇伯特(Margaret Ann Corbett),出生於1943年7月21日,成長於賓州匹茨堡郊外一個汽車零件商的家庭中。大學畢業後,她加入了施樂公司(Xerox Corp),1970年轉到芝加哥作銷售。麥琪本來答應在芝加哥待兩年後就回匹茨堡,但是她遇到了當時初出茅廬的年輕律師理查德.戴利。兩年後也就是1972年,他們結婚。

戴利在家族影響下,很早就開始競選參議員,擔任州檢察官,競選市長。麥琪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但實際上,麥琪的公眾演說能力比戴利還要好。在1994年蘇聯前總理戈爾巴喬夫訪美時,碰巧戴利出差,於是麥琪夫人親自上陣,主持慶祝晚宴,表現得非常出色。

麥琪的兒子回憶她「熱愛簡單的生活樂趣,熱愛活在當下,愛笑,也愛不時來一塊黑巧克力」。她愛唱歌跳舞,也愛周遊世界,她的熱情也影響了周圍的人。事實上,她雖然不是生在芝加哥,但是她對芝加哥城的愛,和對芝加哥的下一代的關心,超過了所有人。

與癌症對抗9年

麥琪和轉移性乳腺癌對抗了9年。一般人患上這種癌症之後,平均存活期限為2-3年。無怪乎醫生說她是一個「醫學奇蹟」。她的丈夫說,她是個「鬥士」。

儘管身處病痛中,經歷了多次的手術、化療、住院,麥琪依舊保持樂觀,並且開始為治療癌症的慈善事業奔走。

她的病痛也牽動著戴利市長罪脆弱的神經。在2002年確診的時候,戴利正在參加麥考密克中心的一個活動,當時他異常沉默,並獨自一人躲開了數分鐘,回來時候眼淚未乾。後來多次戴利市長提到妻子的時候,都忍不住情緒激動落淚。

她的二女兒Elizabeth的婚禮本來定於12月舉行,但是因為麥琪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婚禮提前到了11月17日。在她去世的前7天,麥琪仍然參加了女兒的婚禮,照片上的她依舊笑容燦爛。

相關新聞
芝加哥市議會決議:中共破壞傳統 神韻復興文化
芝加哥市長戴利:神韻光耀芝加哥舞台
芝加哥市長免費為傢俱店拍廣告
伊曼紐就職芝加哥市長 副總統將捧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