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報紙轉載《公共裙帶》情婦李薇案遭處分

人氣 84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2月17日訊】來自湖北媒體人士的消息稱,湖北省內三家報紙《長江日報》、《楚天金報》、《武漢晚報》因轉載最新一期《財經》雜誌的封面文章《公共裙帶》一文而遭省委宣傳部發文批評。

據法廣報導,湖北省委宣傳部的新聞閱評組指責,三家報社轉載《財經》雜誌這一報導是「導向錯誤 ,以訛傳訛,頂風違規」,要求三家報社「迅速向省委宣傳部作出深刻檢查,提出並落實整改措施」,並要求省內其他媒體「引以為戒」。

湖北省委宣傳部的這份通知稱,2月15日,《長江日報》、《武漢晚報》和《楚天金報》整版轉載了最新一期《財經》雜誌的封面文章《公共裙帶》,這是「嚴重違反中宣部和省委宣傳部有關新聞宣傳紀律規定」的「錯誤行為」。

《財經》雜誌該報導羅列的涉事高官包括山東省委原副書記(杜世成)、雲南省原省長(李嘉廷)、中石化原董事長(陳同海)、北京市原副市長(劉志華)、最高法院原副院長(黃松有)、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王益)、公安部原部長助理(鄭少東)等。

湖北省委宣傳部閱評組官員指責,該報導頗多「春秋筆法」,甚至「影射」仍在任的領導幹部。此前,有多家海內外媒體紛紛猜測,《財經》雜誌該報導暗示一名仍在位的政治局高官涉及李薇案,且據該報導的描述,此人曾在建設部以及湖北省任職。

據《財經》的報導,原雲南省省長李嘉廷出事之前,曾將李薇介紹給一位在雲南任職的京官(據稱是時任財政部長金人慶,後神秘去職,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而李薇在協助調查後避居北京。當時,她依託建設部主要領導(時任部長為俞正聲),並在2001年曾隨其(當年,俞正聲調任湖北省委書記)遠赴湖北,但「因受限頗多,斬獲無幾」。

此後,這位高官將李薇介紹給同為高幹子弟的陳同海,並同時託付給建設系統的北京市副市長劉志華,李薇則在首創集團獲得一份閒職,並轉往青島發展,而上述人士,則囑咐「老部下」杜世成「多加關照」(俞在山東任職多年,曾擔任青島市委書記,是杜世成的老上級)。

湖北省委宣傳部稱,中宣部早已明確要求媒體在報導反腐敗案件時,要避免「捕風捉影,道聽途說」,尤其是要避免將嚴肅的防腐工作與官員接受色情服務,包二奶等「低俗內容」聯繫在一起。

湖北省委宣傳部閱評員還指,三家報紙當天國內新聞報導中,負面報導和低格調報導過於集中搶眼,「極大地衝淡」了即將到來的全省及全國「兩會」氛圍。

據報導,新年後,湖北省委宣傳部已經就全國、全省「兩會」前夕新聞報導作出了提醒,要求以「正面報導」為主,從「政治的高度」策劃新聞報導,「統一思想而不是製造混亂」、高揚主旋律而不是「譁眾取寵」以「吸引眼球」。

因此,該省宣傳部判定,三報社轉載《財經》雜誌這篇「導向和真實性」都有嚴重問題的《裙》文,是「極其錯誤」的,並要求其檢討和整改。

背景

近日,大陸著名《財經》雜誌以《公共裙帶》為封面故事,再度披露了在過去幾年中,在中國政商兩界呼風喚雨的超級高官情人李薇的發家歷史。與2007年偏重男女私情的情婦關係所不同,這次報導更多從經濟學角度,解析中共官場的權錢代理的裙帶資本,如何鯨吞蠶食國家經濟實體。如今李薇再度未經審判而脫身,不少人都稱她還可能「東山再起」,因為那個滋生腐敗的溫床仍在。

李薇,1963年9月24日出生在越南,父親有法國血統,母親是越南人。全家以難民身份從越南逃到雲南。這個來自社會底層的漂亮女子,在中國政界和商界左右逢源,呼風喚雨,是多名高官的公用情婦。民間說她至少和15個省長、部長有染,時至今日,她身邊的男人紛紛落馬,而李薇的多數資產卻得以保全,尤其是海外資產。如今她未經刑事審判重獲自由,《財經》報導預測李薇捲土重來亦未可知。

李薇對外的身份是女富豪和成功女企業家。這是李薇可以在官場中左右逢源的一個重要原因——幫助高官們把權力兌換成巨額財富。調查顯示,李薇在內地、香港及海外成立了近20家公司,涉足煙草、 地產、廣告、石油、證券等多個行業,關聯資產近百億元。

相關新聞
中共前國安部長陷「公共情婦門」
周旋於中共貪官的「公共情人」──李薇
揭開中共貪官共享情婦之謎
上海市同濟醫院院長程英升落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