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寓法于民 林孟皇重塑法曹形象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唐筱恬台北6日电)法官涉贪及争议判决重创法官威信,但当过老师的法官林孟皇,除勇于投书挑战司法高层,还常藉坐计程车之际问运将问题,藉以检视法律运作与民众感受的落差,堪称寓法于民。

林孟皇毕业于花莲师专,曾当过8年国小老师,改攻读法律后,从台大法律研究所毕业、法训所第40期结业,分发到台北地方法院,法官资历已有9年多。在台开内线交易案判决书里批评前总统女婿赵建铭权贵犯罪,就是林孟皇的代表作之一。

在司法界属中生代的林孟皇,形容法官是“老人工作”。他认为,法官拥有宪法保障、独立审判空间,因此工作和其他行业不一样,不应有求升迁、官位的欲望,而是秉持“法官无大小”精神,尽心为社会审判。

在连续发生法官涉贪、争议判决后,司法院加速推动“法官法”立法,但林孟皇却一直在报纸、网路、期刊发表文章,直接向司法院喊话,认为改革不足。他左批最高法院的审判文化、右批司法院人事制度,火力十足。

林孟皇称自己1天看6份报纸,特别喜欢看民意论坛,有时坐计程车也会拿法律案件询问司机,例如信用卡附卡人需不需要负连带清偿责任等问题,藉以了解民众的看法,避免法律判决与民众认知有落差。  

林孟皇说自己是“把司法当乐趣的人”,要求自己针对特殊案件多花一点时间研究,或涉猎该领域的书籍,期许自己“每年写出两、三件好的判决”。

尽管清大教授李家同鼓励年轻人应多看判决书、少看网路文章,但林孟皇却认为,僵化的审判文化导致部分判决书好像是写给上级最高法院看,“而不是写给人民看”。

林孟皇主张应改善法官培训制度,司法官训练所不仅要教导法官写判决书,更要鼓励学员勇于思考,才能写出符合社会心声的判决。

在法曹形象受创的当下,多几个林孟皇这样的法官,或许是司法重生的契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