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解讀「負面報導」:中共特色黨文化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2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怡蓮採訪報導)最近,一位體制內的省級高官提出:輿論監督也是一種正面報導,不能簡單把它稱為負面報導。這一事件引發了學者對目前大陸媒體的新聞報導中一些定義和現象的反思、抨擊。原河北電視台編輯朱欣欣指出,「負面報導」這個詞,是中共特色新聞用語,是黨文化的產物。

「負面報導」是中共特色新聞用語

朱欣欣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負面報導這個詞,是中共特色新聞用語,是黨文化的產物。」不能簡單的以報導的內容來定正面報導或負面報導。如果這篇報導有利於公眾瞭解事情的真相,瞭解社會,無論它內容報導的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它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他說,負面報導這是違反新聞常識的詞語。「把不利於一黨專政的這種新聞報導,暴露了一些社會的陰暗面或者一些不好的地方的報導,一概冠於負面報導。」

作者李北陵在《「輿論監督是正面報導」應成共識》中寫道:無數事實證明,在民主法治還不健全的當下,一些官員喜歡報喜不報憂,「不怕通報,就怕見報」,以致很多群眾糾結的問題往往只能通過媒體披露推動解決。這就使得輿論監督更多地承載了民眾的期待,是一種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力量,其積極效應實在應當歸之為正面!

獨立中文筆會會員、網絡編輯野渡指出,中宣部新聞出版辦和互聯網的輿論管理部門,都有一個嚴格的限制,在媒體或網站上那個負面批評的報導不得超過幾成的比例,「這完全是種很荒唐、很荒謬的事。」

他說:「媒體的新聞自由、輿論批評和監督,都是言論自由的一部份,是憲法賦予媒體和公民的天然的權利,這不是某些官員因為開明,或者是專制就能夠取消的了這種權利的。」

野渡:不能以某個官員指示為標準

野渡認為,保護新聞媒體自由和公民行使言論自由的權利,關鍵還是要形成制度,而不是以某一兩個官員的所謂的指示作為評判的標準。

他說:「今天如果官員他表態歡迎媒體負面批評,那麼明天也可以有一些官員表態要限制媒體的批評。我們不能看某些官員怎麼說,要看有沒有這樣的制度去保障。」

媒體是社會監督力量 不是歌功頌德的宣傳工具

朱欣欣認為,媒體主要是關注社會的一些不足的地方,是社會的監督的力量。「媒體應當擔負起自己的責任,不能變成歌功頌德的一個宣傳工具。」

他表示,近幾年,官方媒體裡面也有一些有良知的新聞人,他們在積極的往這方面努力。對於社會的一些熱點問題和社會的一些黑暗現象,也在不斷揭露。不是像過去那種一味的歌功頌德和報導一些先進事例或政府所謂的成績等等,「我看到了很多這樣的跡象。」

他說,網絡的興起,促進了傳媒渠道多元化的發展,中宣部對輿論的控制力度越來越弱了,「現在他們只是在做一種形象工程,在糊弄那些不會上網的,或者是不會翻牆的,不是特別努力去瞭解真相的人,他們現在只能糊弄到這一部份人了。」

相關新聞
網民力量大  遭網絡曝光下馬的官員
外媒記者採訪助民工討薪  國內記者採訪受阻
雲南省高院發「新聞護照」引發質疑
王才亮:從湖北的高案到鄧玉嬌案離不了「三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