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婚公務員哥」:3年相親近700次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3月05日訊】「最近一次相親在兩週前。」32歲的洛陽小伙兒張徐陽(化名)對《環球人物》雜誌記者說,他剛結束了自己3年來的第689次相親,「對方是一名老師。我們約在下午3點左右見面,因為大家那會兒剛吃過午餐,無需再請客吃飯。我們只是在公園裡走了走,在長椅上坐著聊聊天,半小時後便禮貌地分手了。我對她沒感覺,她對我也沒感覺。」

2011年2月初,一個名為《3年相親689次,仍然一無所獲》的帖子在論壇上躥紅,短短幾天,點擊量便突破10萬次,張徐陽,便是這個帖子的作者。他對自己過往的幾百次相親經歷進行了詳盡的總結,曾被網友們稱為「最適婚公務員哥」。

3年相親689次

《東南早報》日前報導,張徐陽1.80米的個頭,國字臉,雙眼皮——這樣的相貌雖不算出眾,卻也乾淨利落;個人經歷:當過十幾年兵,現供職於洛陽市政府機關,工作穩定,收入不菲,加上有獨立住房,張徐陽對自己的條件顯然十分自信。他自稱,曾在一天內在同一家咖啡店的同一個位置,約見了8名女孩;而最「速戰速決」的一次,只和對方打聲招呼就走了,原因是「那女孩滿臉是痘」。

他在日記中記錄相親這件事,就是「相親日記」。他說:「我的相親對象,年齡最小的20歲,最大的39 歲,從老師、工程師到演員、護士,從推銷員、翻譯到公務員、警察,各種職業都有。有的父母是高官,有的是富翁,也有的是平頭百姓;有的開著寶馬,有的坐公交車……可以說,形形色色的女孩我都遇到過了。」

他說,第一面見下來如果沒感覺,就不會再與對方聯繫。這689個相親對像中,大約有十幾人繼續接觸過,最久的一個,相處了大約3個月,但最後還是覺得不合適。

他還在網上列舉了一系列相親條件,如「身上有一個,嘴上親一個,手臂挽一個,電話連一個,網上聊一個,擁有『五個一工程』的女孩不要」。

張徐陽表示:這其實是一種比較無奈的調侃。他說:「2010年年初,我曾在一次相親中對一個女孩一見傾心,但見面兩天後,我在一條商業街上看到她和另一個男人手挽手逛街,神情親密。事後問起她那天在做甚麼,她卻說在家看電視。四、五天後,我又在一家電影院碰到她和另一個男人在角落親熱。正是從她身上,我總結出「不要『五個一工程』女孩這一條。」

張徐陽說,父母十分支持他通過這種方式「找到滿意的對象」。他的一位朋友卻說,張的家人對此也有疑惑。「比如他的父親,就覺得僅憑一次見面就判定一個人合不合適,未免有些草率。」張徐陽的一位表妹也說:「就怕他相親次數太多,已經疲了。」

用淘寶心態去相親

張徐陽的相親經歷,在吸引大量媒體關注的同時,更掀起網友熱議。有人認為他「選人謹慎,無可厚非」,「炒作」、「偏執」等負面評價也向他襲來。

情感心理作家蘇芩說:「縱觀張徐陽的經歷,我明顯感覺到,他需要的不是伴侶,而是『粉絲』。婚姻需要雙方互相適應、磨合,他卻將自己放在了評委的位置上,這種心態本身就需要調整。」

在蘇芩看來,如今,相親呈現出的低齡化、隨意化、頻繁化趨勢,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不少年輕人,都在用『淘寶』的心態相親。他們並沒有太客觀地審視自身的優劣勢,只是一味地要求對方達到某些條件。男方都希望找一個漂亮賢惠的伴侶,女方則希望對方『多金』。」

頻繁的相親直接導致了心態的改變。「較明顯的,就是『挑花了眼』,某個相親對像明明已經很不錯,卻總覺得下一個會更好。」蘇芩說:「『比較欲』膨脹,也是目前較常見的情況,這直接導致了擇偶的盲目。」

相關新聞
大陸富豪相親會 實為包二奶
北京新政嚴禁群居  「蟻族」何處「蝸居」?
圖片新聞:萬名「剩男」「剩女」聖誕相親
面具「宅男」攜父相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