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探秘(6):唐僧遇鎮山太保

船槳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唐僧接著又遇到了鎮山太保。

人修煉從一開始就是危機四伏,真的是不容易啊。

唐僧在一人家用飯,堅決不吃葷。現在吃素已經是佛教的常規了。不過這裡也可以看出,僅僅吃素是達不到目地的,否則唐僧也用不著去西天了。在原始佛教中,葷所指的是「蔥、韭、蒜、芥」,不是肉。這一點其實很多人都知道,搞不清楚後來怎麼變成是指肉了。

唐僧為這家人做了超度法事,這個超度的問題在前面已經提過了,有些事情雖然不能被人認識和接受,包括託夢,但並不意味著它不存在,有的人就確實有過這樣的經歷。

在一些版本中,在這回裡的人看到唐僧做法事很有效果,於是勸唐僧不用冒險向西了,向東回長安,作個法師安安穩穩已經很好了。這再次是對唐僧的考驗,一邊是困難重重,另一邊則是舒舒服服,就看你選擇甚麼。作為修煉者,選擇非常重要,要看是否堅定。

唐僧根基很好,這點誘惑根本不起作用,於是繼續向西。不過很快就到了大唐的邊界,再向前就將走入新的階段。人就幫不上忙了。這在修煉界可以看作是走出了普通人的層次,開始進入真正的修煉了。

大家經常說唐僧師徒四人,其實這是錯的。大家都忘了白龍馬,這是菩薩安排的白龍變的。甚麼是眾生平等啊,不只是說人,眾生指所有的生命,用輪迴的觀點看,今生是人,下一世也許是動物,也許是植物,也許就托生個石頭。眾生在宇宙法理面前都是平等的,人間的名利地位到時候是不起任何作用的。據說到了法眼通的層次,用特異功能看所有東西都是有生命的,石頭、樹都是活的。

關於這師徒幾人,有的認為這其實不是像普通人想像的是獨立的幾個人,而是一個人的幾個元神。前面提到,人真正的自己是人的主元神,肉身只是一件衣服。據說,人除了有主元神,還有副元神,一個人可能有不只一個副元神,副元神和主元神之間都是相互獨立的個體,副元神常常比主元神明白、有本事,但都要聽主元神的。普通人是無法想像的,但是對於修煉人來說,有時是可以感受到的。人有時莫名其妙的做的一些非常好的事情,就可能是副元神幫著做的。

在《西遊記》中也有把孫猴子和白龍馬比喻成為「心猿意馬」,不知兩者的因果關係到底如何。但有一點是對的,就是修煉人必須關注自己的「心、意」,他們是很難控制的,就像「猿、馬」一樣不好管束。說到底,修煉最關鍵的就是首先要管好自己的思想,要有正信,要去除那些不好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關於《西遊記》,據說也是一部某人修煉得道的過程的記載。只是為了凡人能夠理解,所以才用許多文學手法加以修飾。
  • 打敗混世魔王后,石猴就在花果山過著快樂的日子,不過石猴畢竟根基很深,發現刀槍不好用,所以到龍宮要來了定海神針。
  • 我們學的成語「視死如歸」,其實就是來源於此,死沒有甚麼可怕,就像回家一樣。
  • 如果一定把西遊當作一個項目的話,這個項目到此才剛剛啟動。前面都是介紹一些項目背景、假設前提和限制條件。
  • 當一個人開始修煉的時候,會有很多「好心」人來勸你,因為那確實是非常艱苦的,眼前的名、利、舒適的生活都要放棄。
  • 明朝正德初年,有一位王姓商人,是安徽人,已經年過三十還沒有子嗣。他的姑父擅長相面術。有一天見到王某,其姑父面露憂愁之色,對他說:「你到十月應該有大難,不能夠逃脫,怎麼辦呢?」
  • 「藥王」孫思邈淡泊名利,仙風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學識和道行高深,「精識高道,深達攝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攝生之道,相傳他活到141歲,外貌非常年輕,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閎、安期先生之類的神仙。孫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雷州半島南渡河畔小鎮窯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國家各項運動對個人命運深刻影響下,展現堅強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狀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過河時吟誦的詩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狀元的資格便被褫奪了……
  • 根據《玉壺野史》卷一記載,曹彬滿周歲時,曹家舉行了慶生宴會。曹彬父母把上百的玩具和器物全都擺在宴席上。眾人也都好奇,小曹彬能抓到什麼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