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女生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偏低

錯失最佳時機

人氣 5

【大紀元2011年04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鄭麗駒香港報道)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訪問千多名中二至中七女生,發現只有不足7%的人有接種預防子宮頸癌疫苗,比率遠低於其它歐美國家。中大調查發現,港人對子宮頸癌及疫苗存在誤解,錯失接種疫苗的最佳時機。

不少人誤以為子宮頸癌是遺傳病,但子宮頸癌的主要成因,實際是透過性接觸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所引致。中大指出,HPV病毒共有15種,其中2種病毒,有七成風險可導致子宮頸癌。本港平均每12名女性中,便有1人帶有HPV病毒,而在過去曾被感染者相信更多。

中大指出,本港的女性感染HPV共有2個高峰期,分別為26-30歲及46-50歲。中大微生物學系陳基湘教授解釋,感染HPV高峰出現後分別15及20年,是患上子宮頸癌的高峰期,因此年齡41-45歲及60-67歲的人士,便是高危一族。

*10至14歲最佳接種年齡

陳基湘指出,目前的疫苗已可預防約70%的子宮頸癌,而且少女愈早接種,所產生的抗體愈高,疫苗最佳接種年齡為10至14歲之間,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建議,年屆11至12歲的少女應該接受子宮頸癌疫苗注射。

但中大醫學院09年訪問1,416名中二至中七的女中學生,發現雖然有高達96%及72%人有「聽過」子宮頸癌和接種疫苗有助預防,但卻只有不足7%女生已接種子宮頸癌疫苗,遠低於其它歐美發達國家,例如在英國就有超過八成人接種。另外,六成半人表示,父母是否支持接種疫苗,是主要的考慮因素。

*港人對子宮頸癌誤解多

醫學院綜合幾項調查,發現市民普遍對子宮頸癌及接種疫苗存在誤解,相信與疫苗注射率偏低有關。有人誤解子宮頸癌是遺傳病,無法避免;有家長以為接種疫苗會影響發育;亦有人以為定期接受柏氏抹片檢查,已有效預防子宮頸癌。

中大指出,本港每年有300多宗子宮頸癌新增個案,死亡率約三成,建議家長盡早帶女兒接種。而所有女性亦應該接種,及定期進行子宮頸細胞抹片檢查。中大又指,目前針對家長的子宮頸癌教育不足,期望當局透過不同的渠道改變家長的誤解,提高本港女童的疫苗接種率。◇

相關新聞
研究發現接種疫苗有助防範子宮頸癌
定期抹片接種疫苗   子宮頸癌未來可能絕跡
港六公屋戶瞞報物業被定罪
港社福界調查:九成半社工認為政府修例不恰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