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恐龍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

人氣 60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4月14日訊】(大紀元紐約訊)從本週六(4月16日)開始到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參觀者將看到世界最大的恐龍模型。該博物館根據在中國四川挖掘出的超大型恐龍「馬門溪龍」(Mamenchisaurus)的實際大小,塑造了一個60英尺長的詳細模型。展覽也從生物學角度介紹象蜥腳類恐龍(Sauropod)這類龐然大物如何在地球上生存數百萬年。
  
不同於一般的恐龍骨架,博物館新展品是一個可看穿的恐龍模型。所謂的可看穿,意味著訪客可透過投影技術看到蜥腳類恐龍體內的血管、心臟等器官的運作。蜥腳類恐龍,這類長頸、長尾巴的恐龍被視為曾在地球上生存過的最龐大的動物。其中一些甚至長到超過150英尺,猶如四輛標準型紐約市公交車那麼長。
 
「雖然一些蜥腳類恐龍可重達90噸,猶如12隻非洲大象一樣重,一天進食1,000磅的植物,一天需要10萬卡路里才能生存,但它們的大腦卻很小,甚至有的輕至4盎司,而人腦重達48盎司」,自然歷史博物館主席富特(Ellen V. Futter)說,「人們都喜歡大的東西,例如大房子,但人們所稱其為大的人造物,對比大自然的巨大生物而言還是很渺小。」
 
「蜥腳類恐龍怎麼通過長長的頸項將血輸到腦袋﹖過去這是一個謎,但現在古生物學家對此有了一些認識」,博物館副主席諾瓦切克(Michael Novacek)說。他表示,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在蒙古的戈壁沙漠、新疆、甘肅挖掘出許多原始動物的骨骸,而且從蒙古挖掘出來的骨骸和恐龍蛋保留得較完整。他解釋,根據蒙古法律,在其境內所挖掘出的骨骸屬於其國家古物,即便發現其古物者是外國人,在國際市場拍賣骨骸也是非法的。該館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脊椎動物化石收藏,是全球領先的古生物研究中心。
  
博物館的古生物部主席諾瑞爾(Mark Norell)說﹕「基於其龐大的體型,考查蜥腳類恐龍的生活習態不容易。但我們估計,它們平均需要35年長到如此大的體型,每天增加10至12英鎊。」
  
「蜥腳類恐龍的頭很小,頸項很長,由此可推測它在進食時不咀嚼;它脖子長意味著其呼吸管很長,呼吸容量很大,其肺部很大,猶如飛禽,可時時吸取氧氣」,展覽副設計師、德國波恩大學(University of Bonn in Germany)教授桑德(Martin Sander)說。他表示恐龍考察讓他在生物領域有很多新發現。
  
透過高科技和互動式展品,展覽介紹了超大型恐龍的心率、呼吸、代謝和繁殖過程與其龐大體積有何關係。參觀者可使用手動泵來感覺蜥腳類恐龍心臟需要施加多大的壓力才可將血液通過長脖子輸送到大腦去。互動展示也讓參觀者可以比較蜥腳類恐龍與現存動物的牙齒、體重等。該展覽還展示世界著名的化石標本收藏,其中包括蜥腳類恐龍脊椎、皮膚和巨大的股骨。
  
展覽將從2011年4月16日向公眾開放,直至2012年1月2日。

相關新聞
桃園燈會恐龍亮起來11日晚7點要點燈了!
比恐龍早幾億年「高等生命」化石中國發現
山東首次出土諸城龍 似暴龍 列最大恐龍之一
美人權報告批中國人權 點台灣恐龍法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