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鐵:從「勇士」到「烈士」站的黑色幽默

人氣 18764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4月20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人進去,相片出來;餅乾進去,麵粉出來……」這些形容北京地鐵擁擠的語言,出自「北京地鐵生存手冊」等網上熱帖,隨著北京地鐵新線不斷開通,客流量持續攀升,北京「地鐵族」已成為一支數百萬人的隊伍。客流壓力過大,地鐵高峰時期的擁擠可想而知。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一輛開往四惠的列車進站,剛剛還是黑壓壓的人群,立即分裂成幾團,哄湧到車門位置,使勁往車上擠。上了車後,好運氣的能撈個扶手,個兒高的也能手撐頂棚,大部份人都是毫無依靠,任由人流擺佈,只要能上車,不管把自己塞在甚麼地方都行。有心急之人看到車門遲遲關不上,要麼幫著門口的乘客拽包、要麼揪對方的衣服,車門反覆多次才能勉強關閉。

乘客:「只求能上車」 「勇士站」到「烈士站」

站內一位工作人員說,「早高峰會從7點半持續到9點,每趟車擠不上幾個人,只能對進站乘客限流,這還是正常情況,趕上雨雪天氣,壓力會更大。」乘客姚婷說:「我只求能上車就行,等個兩三輛很正常,列車裡邊乘客之間全部都是零距離,認識不認識的男男女女,都要我前胸貼你後背,我的馬尾辮堵在他的嘴巴上,腳不沾地、站在別人腋下甚麼的是家常便飯,想從兜裡掏個手機、紙巾甚麼的,幾乎沒有可能。」

地鐵一號線貫穿北京城市東西,連接國貿CBD、天安門廣場、西單商業區、金融街等「熱門地區」,基本上每時每刻都是運營高峰,被乘客們戲稱「永遠都是春運狀態」。

據瞭解,乘客們還用調侃的方式形容八通線網站:土橋是「隱士」站、臨河裡是「賢士」站、梨園和果園都是「戰士」站、北苑和八里橋為「勇士」站,到了管莊、雙橋和傳媒大學都升級為「壯士」站、高碑店則乾脆成了「烈士」站,而因擁擠發生爭執的雙方多在四惠和四惠東站下車動手解決,則被稱為「恩怨解決」站。

擠車秘笈:腳能上人就能上

高峰時間的一號線和八通線,由於這兩條線路是橫貫北京東西的大動脈,客流量最大,所以被「地鐵族」公認是北京最擁擠的地鐵線路,著名的「擠車秘笈」就誕生在八通線上。

網友「無憂暢遊北京」在八通線沿線住了三年,根據經驗總結出了「秘笈」。他說,擠地鐵的最佳裝備是「NO耳機,NO背包,手裡不要拿任何東西,在外露的口袋中不要放任何東西。不要穿白鞋、白衣服、不戴不合臉型容易掉落的眼鏡,衣服上的零碎越少越好。」最重要的技巧則是:「只要腳能上去,人就能上去。先將腳放入車內,雙手抓上方扶桿,發力將全身送入。」

擠地鐵也需要團隊精神,「無憂暢遊北京」的獨門心得是:「不要盲目選擇人少的隊伍,一定要選擇一個有戰鬥力的團隊,這樣你才能在最短時間內上車。」而有戰鬥力的隊伍,應該有一個禿頭猛男做領導者,東北口音尤佳,如果背雙肩書包,一定是放在胸前,如果是單肩背包,一定攥在手中——「無憂暢遊北京」稱,能和這樣的職業「八通擠手」合作,是人生一大幸事。

除了「秘笈」,還有「指南」。《乘車指南》的作者「蘭蘭0721」在「進站篇」寫道:「乘扶梯就像走高速,千萬不要站在左邊,那是超車道,會遭很多人唾罵的;安檢的時候請排隊,跟著自己的包前進,別到人家的包前去等自己的包,我見到這樣的人只想踢他;不要搶別人的閘機,人家刷卡,你進去了,留下一個傻傻地等,挺可笑的。」

出口爬「天梯」「臨時」十一年

不設電梯的地鐵出站口一度被稱為北京地鐵最不人文的景觀之一,眾多地鐵族評選出的最讓人膽戰心驚的出口是東單站東南口,號稱「天梯」,「一眼看到那些台階,真的被驚到了,一層一層,還很陡,只能看見最上面的一角天空,最悲催的是我還拖幾十斤重的行李……」 這裡總共一百零二級台階,相當於六層樓。

據介紹,東單站南側的這個出口是臨時出入口,規劃中的最終出入口要跟周邊的建築物和地鐵五號線的規劃相結合,到時候臨時出口就得封了,所以沒有設電梯。但這段讓乘客望而卻步的「天梯」已「臨時」了將近十一年。

最具「迷宮探險樂趣」的地鐵站是北京南站,被網友描述為「眼前的黑板寫滿了公交線路的指示方向,頭頂四周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藍底白字指示牌,地鐵、公交樞紐、廁所……不大的區域裡,立著的、掛著的標識竟然多達二十二個,圓形的大廳完全辨不清東南西北。」這裡的工作人員曾創下日均被問路兩萬次的記錄。

網友3樓的遊客:……北京地鐵線路之間換車確實非常麻煩。感覺設計的人是個腦殘。從一條線到另外一條線的站台,要花5到10分鐘的樣子。而且標誌還不清楚。還好換車的人多,跟著人流走就成了。網友4樓的遊客:……關鍵是政府為甚麼資源集中在某個地方?為甚麼不把資源均衡分配?這才是問題的癥結!是政府TMD的混蛋!

相關新聞
女子北京公主墳地鐵站跳下 臥軌受傷
女子跳入北京地鐵2號線致停運15分鐘
北京流感患者地鐵趴趴走 疫情單位束手無策
北京地鐵電子眼增錄音功能 當局強化監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