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無食不毒 養生救命藥材亦成毒藥

人氣 74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4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敬一綜合報導)大陸食品安全,民眾無不談虎色變。米、麵、油毒風未消,搶鹽風再掀浪潮。最近甘肅省隴西縣硫黃薰製的藥材變成毒藥,又成新聞熱點。硫黃當歸、假冒阿膠、人造天麻,海參、做假花膠。而在硫黃藥材之外,還有“超速藥材”,也就是通過催熟手段收成的藥材。

《鳳凰網》資訊報導,甘肅省隴西縣藥材種植歷史悠久,藥材資源豐富。素有“千年藥鄉”和“西北藥都”的美稱。藥材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20%以上,其中白條黨參的產量更是占到了全國市場份額的70%以上。隴西縣也是全國有名的黃芪和白條黨參的產地,而首陽鎮就是隴西縣內最大的藥材生產基地。

首陽鎮的街上,隨處可見加工黃芪和黨參的人們。他們都是附近的藥農,被收藥的販子雇過來,收購來的藥材為了賣相更佳,儲備更久,燻蒸硫磺沖洗、整理,再用機器將整理好的藥材切片。

硫黃燻製藥材 利益燻製人心

《廣州日報》報導,藥材販子表示,沒有燻過的藥材不好保存,如果生了蟲、發了黴,就得用硫磺或再次薰蒸。他們收上來的這些已經切成片的藥材,都是藥農用硫磺熏過的。

收藥的老闆也說:「藥材不燻硫磺是保存不住的,到了七月份,不打硫磺的藥材就會生蟲、發霉。而打了硫磺,可以讓藥材至少三年不生蟲子,如果想要保存的更久,還可以反復燻蒸硫磺。」

藥材經銷商坦誠:你不燻好它就爛掉了。一公斤都要五十多元的東西,你不燻好把錢爛掉了。“燻過的保質期長,只要不受潮,放多久都沒事。沒燻的保質期短。”

廣州市民對大紀元表示:「藥材也成毒藥了,你說怎麼辦,米不也一樣,還能不吃嗎?沒法子的事情,擔心也沒辦法。煲湯時用水洗過,明知道用硫磺燻過,用時也得買。廣東人愛煲湯,這是有歷史的了,傳統習慣能改嗎?煲湯材料有好多,不是都用藥材的。什麼吃的都不安全,也不能不吃呀。」

張女士是全職太太,她告訴大紀元,她在家每天都煲湯給老公喝,老公是生意人經常有應酬,她不放心外邊吃的東西,在外邊吃完回家還得喝湯。廣東人家家都儲備一些煲湯用的中藥材,黨參、北芪、枸杞、淮山、紅棗、茨實等是必備的,常年放在冰箱。

張女士表示:「只一個“錢”字,人的心就黑了。連養生、保健、治病、救命的藥都成毒的了,人啊,太可憐了,天災難躲,人禍也難防,到哪裡找人安全的生存空間。」

政府做保護傘 硫黃燻製藥材無監管

硫磺燻製藥材曾經是我國藥材加工的傳統做法。但是隨著科學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這一做法已經被明令禁止。隴西藥材市場依然在用超大劑量的硫磺燻製藥材。

《廣州日報》報導,藥材加工戶直言不諱地說藥材全都是要經過硫磺燻製的,而在有政府工作人員示意的情況下,說法截然不同。一位縣政府工作人員,沖藥農搖了搖頭,剛才還對硫磺燻製藥材直言不諱的藥農,馬上就改了口,都沒燻過。

藥農儘管老闆承認了硫磺燻製的現實,但是由於沒有抓到現場燻製的證據,隴西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們表示,無法證實只能將查獲的硫磺沒收,將現場抽取的藥材送檢;而且,即便將樣品送檢,由於國家食品藥品監督部門和當地藥檢部門也沒有相應的二氧化硫含量標準,也根本無法判斷藥材的含硫量是否已經超標,超標了多少。

《錢江晚報》報導稱,韓國、日本這些周邊國家都相繼制定了嚴格的標準和規範。其結果就是高質量的藥材被送出了國門, 我們自己消化用硫磺燻製的藥材。

假、毒藥材現象面面觀

《經濟半小時》報導,現在很多酒樓都流行做特價海參,一般消費者就很難分辨自己吃的究竟是真參還是人造參。海鮮批發市場,人造參一兩多左右,只需要幾塊錢,但是真正的海參,即使是最差一級的禿參,一條濕發好的60頭參都需要去到10多元成本!

而花膠做假更嚴重,由於花膠製作時講究生和死,魚死後才出來的花膠往往賣相不佳,很多生產商都會幫它浸雙氧水,讓色澤變得金黃而賣得較好價錢。一斤雙氧水可浸幾十斤花膠,售價也可以提高2/3,原先只值300多元的貨可以賣到600多元一斤。

“壯根素”催熟上市

在硫黃藥材之外,現在的藥材“被催熟”的情形也比較普遍,往往生長週期時間不足就被推上市,金銀花、黨參在使用過“壯根素”之類的催生劑後,雖然生長週期縮短了,但藥效肯定沒有正常生長的來得好。

相關新聞
「瘦肉精」十年難禁 專家解如何識別
大陸濫用瘦肉精「遍地開花」
《南都》揭中國食品安全「叢林狀態」
陳思敏:毒奶粉與毒當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