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沙亞南的綠化之旅

人氣 14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4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茹嵐馬來西亞八打靈市報導)今年4月開始,一群熱愛環保的人士和沙亞南市政局、國家森林局、水利灌溉局聯手合作,計劃在沙亞南市啟動本年度的種樹計劃「River & Trees for Life』 Shah Alam 2011」。從4月至12月,每個月將舉辦一次種樹活動,目標是1萬棵,目的是要把沙亞南打造成一座「充滿大自然靈感的城市」(natured inspired city)。

全國種樹計劃協調人兼塞巴巴(Sai Baba)信仰組織成員慕迪(Krishna Moorthy)和他的同伴蘇巴馬廉接受了採訪。「我們選擇在白沙羅河岸兩旁進行種樹活動,因為長長的河岸兩旁是一片雜草叢生的空地,種樹可以美化河岸。」

眼前的慕迪和他的同伴馬廉,穿著簡單的恤衫,可能是因為時常在烈日下參與種樹工作,皮膚黝黑,雙手因長期勞動而顯得粗黑壯實。他們表示,這是種樹計劃的第二階段,第一階段的種樹計劃在去年月至10月間完成。「在沙亞南栽種了1萬零10(10,010)棵樹,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數字,因為10月10日是沙亞南轉格為市的10週年紀念。」


兩位熱愛環保種樹的志工慕迪(右)和馬廉。(攝影: 李茹嵐 / 大紀元)

緣起…

為甚麼會有這麼一個種樹計劃?慕迪說,在2009年3月起,他的組織要連同國際環境中心、森林局和生態戰士等組織進行了一項長期計劃:要在拉惹慕沙沼澤森林地區栽種8萬5千棵樹。

「但是要在一個地區栽種那麼多的樹木不容易做到。我們就開始物色其它適合的地點。就在這時,我們看見報章的一則新聞報導,說沙亞南州政府計劃和民間團體合作,把沙亞南變成一座充滿大自然靈感的城市。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就聯繫沙亞南州政府,就這樣,我們達成了合作協議。」這麼有意義的活動,他們認為應該繼續,於是今年4月啟動了第二階段計劃。

慕迪繼續介紹:「在第二階段的種樹活動中,我們計劃再栽種一萬棵樹,估計全年會有約兩千名志工參與活動。」

喚起下一代的環保意識

馬廉表示,他們現在積極在學校、學院和大學等地方積極推廣,希望年輕一代來參與。「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樑,他們是國家的希望,讓他們建立正確的環保意識很重要,他們必須懂得如何去愛護居住的環境,愛護我們的地球。人類以為自己可以征服自然,這是錯誤的想法,現在的溫室效應是對人類的一種警示。」

現在的志工參與種樹活動,僅僅是把一顆已經培育好的樹苗,擺到有人事先挖好的坑裡,輕輕鬆鬆堆上泥土,就算是參與種樹了。馬廉說:「一個完整的種樹過程,應該包括讓種子發芽,培育樹苗,讓樹苗長到約兩尺高,然後找個適合種植的地方,把它種下,讓它茁壯成長。」

「所以我們也要教育下一代,讓他們明白整個過程,教導他們獨立處理事情,而不是依賴人為他們準備一切。」


小孩也參與綠色運動。(圖片提供/受訪者慕迪)

Raja Musa 泥炭沼澤森林保護區

慕迪和同伴們一直以來都竭力於綠化地球,他們於09年3月開始在拉惹慕沙泥炭沼澤森林保護區(Raja Musa Peat Swamp Forest)栽種麻坑樹(Pokok Mahang)的計劃,一直延續到現在。

馬廉說,不是所有的樹木都適合在沼澤地區生長,麻坑樹是其中一種較為理想的樹種。「為了Raja Musa的計劃,我們做了很多實驗,研究如何栽種以及麻坑樹的壓條新植株法(Marcot)。」

「這片泥炭森林可儲存大氣層中75%的碳,對保護環境起到極重要的作用。」目前拉惹慕沙森林保留地超過500公頃樹木被非法砍伐,該森林保留地必須獲得保護以恢復森林的生態環境。


培植麻坑樹苗的壓條新植株法(Marcot)。(圖片提供/受訪者慕迪)


在拉惹慕沙泥炭沼澤森林保護區的種樹活動。(圖片提供/受訪者慕迪)

相關新聞
環保葬風行  台灣名人響應
火化率9成  環保葬也抬頭
市環保局教華裔民眾節省水費
促環保 德國法蘭克福公共交通用水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