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千家非時政報刊全面轉企 民眾熱議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5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駱亞、李佳報導)隨著中國新聞出版報社整體轉制,成立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中國5千餘家非時政報刊將於年內全面展開轉企改制,並稱改制後,報刊主辦單位要大批減少,但報刊不會減少太多。由於牽扯範圍巨大,引起廣泛關注該消息。民眾對此議論紛紛認為中共想減輕財政負擔,為「和諧社會」組建媒體寡頭。

60%-70%報刊都虧損

據中國新聞出版網消息,新聞出版總署署長、國家版權局局長柳斌傑在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大會上表示,今年年內,全國5千多家非時政報刊將全面展開轉企改制。柳斌傑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透露目前60%-70%報刊都虧損,50%-60%的報刊都沒有資本。這次改制後將首先對報刊資本核實,並提出今後發展方向,會將小的報刊整合到集團中去。改制後,報刊主辦單位要大批減少,但報刊不會減少太多。

據介紹目前全中國非時政類報刊大約有6千多家,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黨報黨刊所辦的都市報、晚報;所有企業法人辦的報刊,例如出版集團辦報、報業集團辦報等;還有諸如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公司辦的行業報刊。今年將對這三類報刊進行轉制,目前已經改制了1千3百多單位,其餘還涉及5千多家單位。

據瞭解,轉制單位不僅要註銷事業單位,還要重新在工商總局註冊登記,全員簽勞動合同,完全進入社保。

對此,網友「天外魔境」評論說:「無利可圖或者已經壓搾乾淨的,就把它推向市場,美其名曰經濟化效益化。」該騰訊評論成為當天這條新聞中最熱門的評論,得到最多讀者的支持。

北京網友娜娜也表示:「隨著各種新興媒體的流行,像這種報刊雜誌傳統紙媒體已經逐漸走向沒落了。本來就無利可圖,虧本的雜誌報刊一大把大把的,國家還拽在手裡幹嘛,每年都得往裡投錢,也沒見收回來多少,當然就撒手不管咯!」

降低財政負擔 為「和諧社會」組建媒體寡頭

網絡獨立評論員立裡認為這是中共當局為了降低財政負擔所採用的辦法。他分析說:「雖然目前財政盈餘,但其實經濟危機風險加大,因此當局希望降低財政負擔,將『非時政』類報刊扔掉讓其自生自滅。每次改制企業,都會使一部份員工失去原有的事業單位待遇而收入條件下降。」

大陸自由撰稿人佇鳥認為,這新聞裡面包含兩點要素:「第一,將一些不重要的事業單位改變性質,成為企業,為黨控制的媒體減輕負擔,說明中央在維穩經費這塊吃緊了;同時,還是把那些不太聽話的媒體給斷了皇糧,作為懲罰。」

「第二,這是最重要的,就是把媒體功能細分化,特點是非時政報刊今後將不能在時政領域裡面發佈一些意見,只能按照黨所指定的範圍操作。實際等於進一步壓縮了媒體監督社會的空間,進一步減少了言論自由的發揮,為『和諧社會』組建媒體寡頭。」

他還表示中共的東西,不要去看他們說明的某件事為民眾謀取的好處,那些大部份是虛的,真實的東西往往隱藏在背後。

浙江民主人士戚惠民認為艾未未事件後,好像現在國內一些知識界的人士開始有所反思了。不過這點共產黨很清楚,輿論一開放共產黨就到頭了。當局丟掉這些非時政性的媒體,可能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但這並不意味政府放鬆對媒體的控制度。政府現在財政危機已顯通脹很嚴重,而媒體開支是很大一塊,媒體工作人員,說實話不是為豐厚的報酬誰肯為中共賣命?

中共改制但不放控制權 「筆桿子」不受損失

有民眾表示,時政類報刊更需要改革,網友「金頂」稱:「百姓現在最關心的是馬上開始取消人民日報工作、用百姓的血汗錢養活幾千閒人、每天只出幾百份沒人看的報紙!」

網絡獨立評論員立裡認為之所以當局對「時政類」不改,是因為這類報刊是當局的「槍桿子,筆桿子」兩桿子之一,統治工具,因此不能受損失,繼續享用稅收特權。

立裡還表示當局對這些非時政類的媒體規定不許他們從事時政報導,即可不用擔心這些媒體改制後可能失控的局面。他還說:「這些基本上都會在畸形的輿論審查制度下的媒體市場上墮落為八卦小報,以譁眾取寵為獲取讀者購買的主要手法。」「但是有可能會逼迫一部份記者脫離體制而轉向真正的記者和媒體工作,雖然他們處境會很艱難。但不會很多。這從網站等媒體的發展狀態即可得知,網站類是新媒體,也基本沒有獲得過事業單位待遇,從一開始就是企業。新浪這些以企業方式運行的宣傳喉舌是例子,他們具有嚴格受控制的時政類新聞傳播權力,但也基本沒有採訪報導權力。中共當局就是要讓這些非核心媒體成為自負盈虧自己找飯吃,但依然是老實為它們鼓吹和傳播謊言的奴才。」

大陸獨立評論員梟雄認為當局只是放手非時政的,時政的它才不會放。對於非時政性的媒體,它可以限定你的採訪權,只准轉載。同時規定處罰條例,特別是經濟上的處罰,管這家報紙的企業就會膽小,就不敢打擦邊球。

對於真正的時政媒體,當局會一如既往,他說:「具體來說,首先會下達許多規定,讓媒體明白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甚至有些是碰也不能碰的。一方面對每個媒體人進行強化思想教育,同時對媒體主管的人實行責任制。你的媒體犯了禁令,連你主管一起倒霉。對一些媒體主管都不能拿主意的問題,上報批准與不批准。這些具備了,還有監督的人看著這些媒體。幾十年來都這麼管著。在現在,恐怕還要嚴密。在另一方面,他們也不怎麼操心,因為媒體的主管也往往是他們信任和放心的人,這些人首先是能吃透上面的要求,會自動承擔起他們的責任。」

中國問題專家石藏山則認為,實際上過去十多年以來,中國的媒體已經企業化了,只是在大陸體制內仍然屬於事業單位。轉成企業之後,仍然是國有企業,單位內仍是書記說了算,仍然是中宣部說了算。但間接控制比直接控制,媒體的空間稍大。過去十多年的實驗下來,中共自信能控制大局。另一方面,國家直接控制媒體,名譽不好,在國際上多有諷刺批評聲音。但由於媒體競爭激烈,媒體需要吸引讀者觀眾,所以更為接近民眾的想法,報導也可能更為真實,評論更為尖銳。過去十多年,中國最受歡迎的是這些所謂非時政媒體,如都市報,衛星電視等,這個趨勢會繼續下去。

相關新聞
中國報刊錯誤多 每報平均一天出錯46處
澳時代報刊登圖片報導 墨爾本中領館門前酷刑展
美報刊台陸委會副主委評中國人權問題專文
中國追查新京報刊登六四圖片事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