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兩岸高等教育人才爭奪戰開打

唐浩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5月18日訊】今年堪稱「兩岸高等教育元年」,台灣首度開放陸生來台就讀大學、研究所,同時也正式承認大陸41所大學的學歷,首批陸生也將在九月來台入學。

兩岸開放高等教育交流,絕非壞事。一來可以讓台灣學子有更多機會選擇自己的未來前程、拓展世界觀,對中國大陸會有更進一步的認知,並回身再認識台灣這片家鄉;二來也可讓更多大陸學子來到台灣親身見證這塊自由社會土地與大陸的不同、感受台灣人民的敦厚善良、了解一個沒有中共黨文化的社會環境究竟是什麼樣貌,在親身體驗兩岸社會差異的過程中達成自我啟蒙的作用。

同時,如同去年來台的「軟實力之父」、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所強調,開放陸生來台對台灣來說,正是個發揮台灣軟實力的絕佳契機。如果能讓大陸年輕世代充分體驗、感受台灣的民主、自由、人權,將有可能對他們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助於改善他們對台灣的刻板印象、轉為更為友善的態度(如同許多留美學生返國後對美國態度較為友好);同時也可能讓他們回到大陸後,進一步影響大陸社會的方方面面,甚至為大陸帶來質變、改革的契機與動能。

不過,兩岸教育市場開放勢必衍生一場兩岸人才爭奪戰,我們也必須了解這場戰事的可能風險。某知名國立大學校長便私下向筆者抱怨,中共對兩岸三地高等教育人才的一項爭戰伎倆:「他們很賊!說不定哪天就突然在北京大學、清華等名校開個『台港澳專班』,用特殊的優惠方式來拉走台灣中上程度的人才。」

該校長分析,台灣的頂尖大學在兩岸三地內仍具有相當的實力與品牌地位,因此能考上頂尖名校的學生,基本上會選擇留在台灣就讀,沒必要遠離家鄉。

但是,對於那些成績落在國立大學中後段或私立大學前段的學生來說,如果北大、清華這類大陸名校願意用特殊方式提供「方便之門」讓他們入學,就將構成極大的吸引力。畢竟一紙北大、清華的文憑,其名聲與效益都將比原先的台灣學校更為有利,面子和裡子兼具。

此外,部分握有優勢技術與研發能力的知名大學也透露,難免會擔憂中共派人以學生身分來台設法取得技術,複製回大陸。

無庸置疑,開放兩岸高等教育必定利弊並存。在未來擴大實施前,政府必先運用今年的交流經驗,充分掌握陸生來台求學對台灣可能帶來的種種正面與負面影響,理解台灣民眾對於陸生的觀感想法,並周延思慮中共可能透過教育手段加大統戰力道的種種情節,做好應變準備,而非欠缺思慮地一味「為了開放而開放」,台灣才有可能在這場兩岸人才競爭大戰中取得上風。@

相關新聞
陸生9月來台  學歷不溯既往
陸生名額  逢甲台大最多
唐浩:十億人吃不飽 中共政權大危機
唐浩:《王者之聲》真正說了什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