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本的「林陰道」錯了?國家語委:變了

人氣 27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5月23日訊】就在幾天前故宮一個別字「撼」原應為「捍」,讓全國人民對故宮這個有著傳統文化意義的單位「刮目相看」時,這兩天有網友在其博客上再踢爆一個令人質疑的別字,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的104頁,出現的「林陰道」,原以為是「林蔭道」的錯別字,但查根問底後,教材編寫者解釋說「林蔭道」是異讀詞,國家語委給予的答案是「變了。」

據踢爆事件的博主文章表示,無意中翻開女兒的課本,猛然發現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上看到「林陰道」一詞時,產生極大質疑:記得自己一直學的是「林蔭道」。該網友特別指出,在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一年級上學期教科書104頁「識字」中,出現「林陰道」一詞,讓人著實嚇了一跳。「因為明顯與我們老師長期教我們的區別大啊。」雖然認為非常不妥,也非常無語,「可教科書上已經白紙黑字地印出來了,既成事實,我們這些家長也只能望洋興歎啦。」

蘇州新區獅山實驗小學是使用該本教材的學校之一,連該校老師也坦言說,當首次接觸到「林陰道」時,第一反應是這個字印錯了,陸菊敏老師表示,因為自己在之前的20年的學習中一直都是「林蔭道」。當時和學校同事討論後,大家也一致認為這個詞是印錯了。便向出版方提出了異議,但卻被告知並沒有錯誤,「林蔭道」已經統一改為了「林陰道」。「雖然我們一直對『林陰道』有想法,但教科書就是權威,授課必須以它為準。」無奈下,陸老師近十五年一直使用「林陰道」。

不過,教科書編寫者則稱,「蔭」有兩種讀音,為防混淆變成「林陰」。

「之前的『林陰大道』都是寫作『林蔭大道』,但這個詞中的『蔭』有第一聲和第四聲兩個讀音,是個異讀詞。這樣的異讀詞有400多個,經常發生矛盾。於是在1997年國家語委推出《語言文字規範手冊》,隨後1998 年1月語文出版社根據這個文件出版了《現代漢語規範字典》,其中就將『林蔭大道』、『樹蔭』全部改為『林陰大道』和『樹陰』。既然『蔭』和『陰』同音字,拿掉草字頭後直接使用『陰』的話就沒有了第一聲的『蔭』,這樣就不易再錯。」

為了不經常發生矛盾這樣修改是否合適呢?蘇州大學語委委員、文學院教授曹煒則表示,詞典是根據使用頻率,把「林蔭道」列為推薦詞條的,「在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2005年修訂的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記載中,將『林蔭道』作為推薦詞條,而『林陰道』為非推薦詞條。」「林蔭道」意思是樹木遮蓋太陽而形成的路,「林陰道」意思是背著太陽的路。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在選擇混淆詞彙作為推薦詞條時,詞彙的使用頻率是第一參考標準。

曹煒還表示,編書的人肯定不是高校老師,「蔭」使人想到樹木,顯然在表意功能更好,建議小學課本裡全部換成「林蔭道」。

故宮的錦旗事件「撼」

故宮展品竊案破獲之後,5月13日下午,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紀天斌等相關負責人來到北京市公安局贈送錦旗,粗粗一看,錦旗上兩句話的字頭合拼成「撼衛」,但稍一細想,「捍衛」之捍並非撼動之「撼」。

對於故宮方面強詞奪理話:沒有錯誤。現代漢語詞典(修訂版)主編、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韓敬體老先生頗為詫異。他說,「撼」與「捍」實際上是兩個「寫對了容易,寫錯了難」的字,這樣的常用字,既非古字,也非生僻字,甚至連小學生都不應該犯錯。

「一個是搖動,一個是保衛,怎麼能一樣呢?」

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捍」的解釋是保衛、防禦;而「撼」則是搖,搖動。用在「祖國強盛」之前,一個的意思是保衛祖國的強盛局面;另一個則是讓祖國「搖晃」起來。

有網友就暗喻,難道真是民怨四起,壓力鍋即將爆炸,中共黨國「搖晃」起來了?!

責任編輯:樂慧

相關新聞
江蘇大學生百字申請書  28個錯別字
絕妙的中國特色錯別字
中共特色錯別字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錯別字隨處可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