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西澳無家可歸者概況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6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楊潔澳洲珀斯報導)西澳每晚有超過13391人無家可歸,2392人露宿街頭。

根據1994年支持住宿援助計劃法(SAAP)定義,「一個無家可歸者是指無法獲取安全可靠的住所的人。」

近期的事實報告顯示,2008-2009年間,有19900人尋求支持住宿援助計劃法的幫助。這一驚人的數字中,29%的人是由於家庭暴力,8800人是兒童(佔近40%),11100名成人。

沒有人願意無家可歸。他們每個人由於不同的原因,以不同的方式成了無家可歸者。他們中有男有女,有年幼的兒童、青年、殘疾人、整個家庭、單親父母、專業人員、學生、工人、原住民,各種族以及社會中被剝奪權利的人。他們無處可住。

2006年的事實顯示,西澳62%的無家可歸者在34歲以下,32%的人在12至18歲之間。9%的是12歲以下的兒童跟隨單親,或是雙親。另外,該報告指出,當時有數千人無家可歸,1496人為西澳原住民。

最主要的無家可歸者是指那些不得不「露宿街頭」的人,或住在戶外、公園,或是臨時搭建的居所。第二類無家可歸者包括那些在臨時住所之間不斷搬家,住在朋友、親戚家,或是居住於危房中的人。第三類無家可歸是指居住在寄宿房屋、旅社,或是任何被認為低於基本社會標準的住所中的人們。

西澳社區房屋聯盟(CHCWA)是代表西澳社區住房供應商的最高機構。該聯盟認為,擁有一個安全的、負擔得起並且有保障的住所並不是甚麼特權,而是一項基本權利,要確保政治家、政府部門、企業部門、社區住房供應商以及大眾都能認識到並理解。作為承諾的一部份,西澳社區房屋聯盟將舉辦年度無家可歸者週活動:

「無家可歸者」周,2011年8月1日—-8月7日

此項活動旨在展示當人們無法找到安全可靠並負擔得起的住所時,他們所住房屋的變化性,以及現在人們正在尋找的各種穩定住所。過去的幾年中,西澳經濟迅猛增長。與此同時,社會服務界已注意到了另一種增長——無家可歸者人數的增長,以及有更多的人承受著房屋壓力。

一個人重新站起來需要的不僅僅是找一個地方安頓下來。八月,請加入這項活動,幫助提高對社會上對無家可歸者的認識。一週的活動計劃包括,服務供應商「開放日」,展覽,研討會,知名人士講話以及步行支持無家可歸者等。

相關新聞
前部長呼籲 對金伯利土著社區採取行動
西澳最富礦區小鎮原住民生活悲慘
西澳經濟發展呈現兩極化趨勢
西澳將建世界首個海上天然氣平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