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郵政罷工快遞受益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6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月諦多倫多報導)加拿大郵政罷工工潮已進入第三週,雖然不少人依然受到罷工影響,不能及時收到包裹信件,但是來自民間要求郵政復工的壓力也遠不如以往那麼大,畢竟市場上還有一些快遞公司和互聯網,人們之間的通訊也從過去單一的依賴信件,有了更多選擇。

6月23日,稱為「恢復加拿大人的郵遞服務法案」(Restoring Mail Delivery for Canadians Act,C6)在國會經過激烈辯論後獲得通過,待參議院通過後即可生效。加拿大郵政工人罷工雖然有望週末結束,但由於郵件積壓,民眾接受郵件近期內估計仍然會有所延遲。

蒙特利爾研究與教育機構(MEI)經濟分析師葛勒索(Vincent Geloso)告訴《大紀元》:目前郵局正在流失客戶與訂單。如果停工時間過長,公司會流失市場佔有率,甚至有倒閉的危險,這顯然給其競爭者(比如Fedex與UPS)帶來商機。

葛勒索表示:「郵局工會與管理層之間為各自的利益談判,而不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問題。聯邦政府推出『重返崗位』法案,但無法解決根本解決問題。」

互聯網導致郵寄需求下降

葛勒索表示,民眾傾向於選擇更便宜、更省時間的聯繫方式,比如電郵、傳真、網上付賬,對郵寄的需求不斷下降。加拿大每年迎接很多新移民,人口不斷增加,也無法緩解加國郵局的面臨的挑戰。無論人來自中國或美國,這個趨勢會繼續下去。

多倫多居民林女士表示,平時接到的信件只是一些銀行的statement和帳單而已,而這些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服務完成。「只要有銀行的網絡服務,直接上網查看帳單和付賬也很方便。」

「現在電話網絡很發達,平時親朋好友之間的通信問候,通過打電話和發email更加快捷和直接。所以郵政罷工對生活影響遠不如垃圾工人罷工和公交系統罷工來得大。」

不過,林女士也表示,父母從國內郵寄了一個包裹,已經一個多月了,估計是罷工影響,短期內是收不到了,好在不是什麼緊急的包裹,還可以等。

居住美國的吳女士則表示,她正在等待多倫多的一個朋友郵寄的包裹,很心急。

網購公司各顯神通 服務顧客

eBay加拿大分公司社區關係經理吳飛力(Kevin Wolfley)告訴《大紀元》:「停工事件是不幸的,我們每個人都感到沮喪。大部分加拿大人熟悉郵局,但它不是唯一送貨途經。我們應該給消費者更多選擇。eBay的賣家們已適應新的市場環境,eBay整體的銷售額不會下降。」

對於eBay新的送貨方式,吳飛力表示:「賣家們已把Fedex與UPS作為主要的郵寄方式,這兩家快遞公司也從事一些加國境內業務。郵費不一定升高,有的貨物可能與加國郵局一樣,有的甚至更便宜。」

「買賣雙方之間商定最佳的送貨方式:選擇正常運作的郵寄公司;或等郵局回覆正常後,再發貨。雙方的溝通非常重要。eBay協助買賣雙方順利送貨,但不直接參與送貨事宜,」 吳飛力補充。

Amazon加拿大分公司表示,在加拿大郵政局發生勞工糾紛期間,為了確保顧客及時收到產品,Amazon公司已選擇其他的送貨服務公司。然而,有些偏遠地區只能依靠加拿大郵政局送貨,要等到郵局回覆正常後,才能收到網購的產品。

快遞公司從中獲益 業務大增

在郵局工人罷工期閒,一些商家和民眾轉而選擇其他遞送公司,使得快遞公司的業務量大增。

加拿大快遞公司Purolator加東地區總經理容施(Denis Roch)告訴《大紀元》:「加拿大郵局停工後,境內業務的增長最明顯。我們在全國的業務平均增長了16%,有些地區甚至上升了30%,有些是10%。多倫多的業務增加了16%至20%。」

「郵局停工前,我們就已經設立了緊急應對措施,有能力適應突然增加的市場需求。」 容施說。

容施表示,加國郵局持有Purolator公司的大多數股份,但兩家公司在運作上完全分開,互不干預。Purolator公司沒有勞工糾紛,一切業務都照常進行。

罷工凸顯加拿大郵政業三大問題

葛勒索認為,加國郵政業存在3大問題:「第一,郵政市場缺乏競爭。聯邦政府給郵局特權,法律規定,境內所有500克以下的信件由加國郵局壟斷。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境內絕大部分的信件都是500克以下,包括手機賬單、親友之間的信件等。缺乏競爭導致郵局效率低、技術落後。」

第二,目前消費者付的郵費過高,加國郵局一直漲價。相比之下,一些歐洲國家(德國與奧地利)的郵寄市場允許外來競爭,郵局也私營化,郵費正在下降。

第三,郵費定價不合理。郵局向人口稀少的地區送信,成本比較高,但郵局採用全國統一收費,這意味著大城市的人要承擔偏遠地區的人部分郵費。另外,民眾缺少選擇。一些人願意少繳收費,每週只收一次信;有些人願意多付錢,立即收到信。◇

相關新聞
英皇家郵政局將雇三萬臨時工因應郵政罷工 
工潮升級 郵政罷工橫跨全國
加拿大郵政罷工擴大 或引發總罷工
加拿大郵政罷工  政府擬立法強制復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