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國政治走向又成未知數

人氣 53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6月25日訊】週三深夜,中國知名藝術家、維權活動家艾未未在事先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被取保獲釋,回到北京家中,西方國家政府和國際組織也都迅速作出反應。海外各主流媒體紛紛報導了這一消息,艾未未事件所引發的中共內部權鬥也引起了海外媒體的關注。

德國之聲引述《德國金融時報》的社論認為,艾未未取保獲釋,「對艾未未本人來說,是一件好事,不僅因為他走出了黑暗的牢房,也因為這一行動具有象徵意義。它表明,在當前就方向問題進行的黨內爭論中,自由派又一度佔了上風」:

評論認為,「對於中國今年發生的事,西方難以一眼看穿。觀察家們評估說,自1989年殘暴鎮壓學生運動以來,中國的政治氣候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低迷。過去幾個月,數十名異議人士、律師和藝術家失蹤。駐當地的外國記者工作時受到阻撓,新記者不允許入境。即使在中國並沒有發生在西方看來是激烈的事件,但本來就受到檢查的互聯網仍然受到進一步限制。」

文章認為,「決定政治僵硬化的首要因素是外部條件的改變,尤其是北非的民主覺醒。阿拉伯世界的革命使北京膽戰心驚,正因為互聯網組合起來的青年是這場革命的主力。在允許互聯網進行多大程度交流的問題上,中國共產黨自己長期處於意見不一的狀況。一些流亡的中國人在網上號召’茉莉花散步’更加重了黨內潛在的妄想狂。」

文章還稱,「此外,明年秋天政治局領導的換屆也使這個一心維穩的政權更加神經質。雖然公眾無法得知黨內派別鬥爭詳情,但現在這樣的時候鬥爭尤為激烈,有時從國家報紙社論的字裡行間就可以看出,它們代表了互相對抗的路線。」

「所以,批評政府的人士艾未未此前遭到逮捕引起了驚動,因為他的知名度過去一直保護了他。只要有像他這樣的人失蹤,就說明強硬派的行情看漲。現在看來,他們被剎了車:上週,中國取消了記者簽證延期的規定。中國的政治何去何從,至少現在又成了未知數。」

此前也有媒體引述一些國際人權組織認為,艾未未獲釋的時間選擇在溫家寶訪問歐洲,以及美中戰略對話舉行前夕,是為了減少國際社會對中共當局的壓力,創造更好的對話環境。溫家寶本週五(6月24日)啟程前往英國、德國和匈牙利訪問。

大赦國際的亞洲事務專家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表示,釋放艾未未只是北京為了平息各方的批評而採取的遮掩手段。她說,當局拘捕艾未未是有政治目的的,釋放他也是出於政治動機,因為在國際社會的廣泛壓力下,權衡利弊後中共發現,拘押艾未未成本太高,已經得不償失。

有港媒評論認為,艾未未獲准保釋候審,應是中共鴿派壓倒鷹派,不想在國際政治、軍事形勢複雜之際,平添壓力。

相關新聞
大陸三青年單車環美聲援艾未未
艾未未  你在哪裏?!
多國藝術家義賣籌款聲援艾未未
紐時:王軍走投無路 只因艾未未太敏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