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帝國》演繹「中國華爾街」傳奇

——專訪《白銀帝國》導演姚樹華

人氣 56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6月04日訊】人生如戲。一景一幕,一朝一代,留下了歷史,造就了人類豐富的文化。由台灣旅美劇作家姚樹華執導的史詩鉅作《白銀帝國》,是首部以中國商道為題材的電影,講述了清朝末年晉商望族發生的利益紛爭和感情糾葛,演繹了一段「中國華爾街」傳奇以及「金融風暴」中的俠骨柔情。

《白銀帝國》自6月3日起在紐約、舊金山灣區、洛杉磯、華盛頓、加拿大多倫多上映。日前趁該片在紐約宣傳之際,記者採訪了導演姚樹華。訪談中,姚樹華分享了影片的拍攝經歷、感受,並介紹了少為人知的晉商文化、商業價值觀、家庭觀、愛情觀等,他們的理念和規範或可為當今世界所借鑒。


《白銀帝國》演出劇照(圖/姚樹華提供)

拍片緣起「訪古論今」

為何選材拍一部清朝晉商傳奇﹖祖籍山西的姚樹華回答﹕「因為晉商有太多有趣的故事了……」

山西是古晉國的封疆,簡稱「晉」,凡山西從事商業工作,經營商品交易的商人,都可泛稱「晉商」。「晉商」,自古代晉國時期出現,早期是「開放關市,招徠商賈,以有易無,各得所需,四方來集,遠鄉都到」(《禮記月令》),發展到明代中葉,富有經營商品交易的智慧和才能的山西商人,其販運銷售活動遍及全國范圍。到清朝中葉,山西商人逐步适應金融業匯兌業務的需要,由經營商業向金融業發展,咸同時期山西票號几乎獨占全國的匯兌業務,成為執全國金融牛耳的強大商業金融資本集團。

根據成一的小說《白銀谷》改編的《白銀帝國》講述了一家票號的故事。「票號」可以說是現代銀行在中國的前身。正如在《白銀帝國》中的商人一樣,「票號」掌控著全國的金融命脈,同時壟斷了匯兌(等同於今日的「匯款」)和借貸及儲蓄管理等業務。他們甚至在全中國及俄羅斯、蒙古和日本等周邊國家都擁有大量的分號。

姚樹華說,當她剛接觸這個主題時,美國安然公司爆出財務假帳及公司破產的醜聞。這讓她意識到《白銀帝國》可以是一個講述金融道德的故事。隨後,又有几起商業欺詐案相繼曝光,祖籍同為山西的台灣首富郭台銘想拍一部有關中國經商文化的影片,願意投資一千萬美元,於是,姚樹華得以將一個個蕩氣迴腸的晉商故事搬上銀幕。

在影片中她嘗試著將「做生意就是做人」的聲音傳達出來,雖然在當時,她並不知道這會跟眼下的社會更加相關。


《白銀帝國》演出劇照(圖/姚樹華提供)

「中國華爾街」的制度與價值觀

在晉商崛起的時代,很多男孩子在十二、三歲時通過舉薦或考試的方式,被選作學徒來培養。他們會學習傳統儒家思想,也進行數學和外語等方面的培訓。

儒家傳統的價值觀和公平競爭的理念,成為約束晉商的行為準則的核心。因此不僅晉商自身以「儒商」自詡,這個形象也深被外人認可。就因為對道德的重視,晉商也制定了各式各樣的行為規範,包括針對性行為的規範,所有的商人都必須遵從。所有票號掌櫃皆不得離婚、娶妾或嫖娼。違法者將被逐出家門。妻子在晉商出差經商的几年時間,負起在家養育子女,孝敬父母,理財,管家的責任。嚴謹的家庭觀是這一財經體系穩定的基石。

中國的山西省被斯特林‧西格威福(Sterling Seagrave)在其所著的《宋家王朝》一書中稱為「中國的華爾街」。晉商以博學及高效率的商業體系聞名,這也讓他們在明清兩代能在財政上挑戰朝廷。

「這是一個與朝廷並行的隱形王國。」姚樹華說,「正如今日的華爾街控制著美國金融系統一樣,票號也掌控了當時中國的金融世界。」

分紅制也始於晉商的發明。投資者和經營者從剛開始就一同擁有股份,這種做法在當時很獨特,也保證了管理層的連貫性及員工的忠誠度。員工們都會努力工作,爭取獲得股權,就像現在資淺的律師爭取在律師事務所中升級成合夥人一樣。

所有的票號都是「總經理中心制」。投資人不得干涉銀行的運營和業務。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都不得踏入銀行的範圍。這保證了體系內高水準的職業素養,也避免了家族企業中常見的裙帶關係。


《白銀帝國》演出劇照(圖/姚樹華提供)

人生中的選擇

戲如人生。姚樹華說,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人與人、人與自己及人與錢的關係。《白銀帝國》凸顯了三爺(郭富城飾)的人生選擇。三爺經常問自己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他的良知讓他成為了自己道德責任感的俘虜。他是個道德層面上的英雄,因為他選擇對別人有利的做法,犧牲自己的利益,使自己的良心得到保全,得到內心的平安。

三爺也是個富有同情心的人,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清朝和民國的過渡時期,他願意用家族積蓄來償還儲蓄者的損失。這個決定與他父親置民眾之苦難於不顧、堅持屯鹽賣高價的做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如果為了錢,你背叛了自己,那麼有一天,你回想起你的所作所為,你會不會覺得對不起自己﹖我在三爺的屋裏掛了一幅書法,上書明朝儒家心學派王陽明的『致良知』。那是我想說的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一樣。現在的問題是,太多人被花花綠綠的物質世界所蒙蔽……」


《白銀帝國》演出劇照(圖/姚樹華提供)

影片的幾大看點:

實地取景

《白銀帝國》轉景9次,在青海、甘肅、山西、河北4個省份,13個市縣, 40余場景實景拍攝4個半月,劇組200輛車移師轉戰八千里路,將戈壁大漠與太行山脈的自然風光及晉、冀的人文景觀收入片中。

劇組到了許多一般電影劇組未曾去過的地方,曾經在零下20 度的冰凍環境拍攝,經常承受風沙刺骨之苦,只為追求晉商當日之足跡。「因為他們的世界太大了,如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就必須把那個世界包在這個電影裡。」

後期制作耗時兩年,在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澳州、泰國、香港、台灣及中國九個國家和地區完成。

貨真價實的古董道具

在全片裡,隨處可見古董文物。從布景、陳設再到衣飾,甚至是女性的裙子、頭飾以及其它配件也都有几百年的歷史了。甚至山西的大宅院,也是博物館級別的。其時代與歷史考据之真實,堪稱影片一大特色。

基本上所有的裝飾、瓷器和傢俱都是真正的古董。因為價值不菲,所有的物件每天都需要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有人看守。

唯美畫面

《白銀帝國》呈現了精緻美妙的視覺效果。借鑒敦煌壁畫的色彩,以色彩突出人物的個性,完善故事的敘述。

電影中因男人保守,衣服都是黑色,所以靠女人的衣服顏色來變化。另外,牆的顏色反應了房間主人的個性。

還有一個銀行破產、眾人擠兌的鏡頭,為了避免單調無趣,導演設計了一出下雨的場景,50把清末油布雨傘,黃、黑相間,像花朵一般,變成了一個美麗的畫面。

音樂

《白銀帝國》的音樂一共有六個主題,並邀請了三位作曲家:蘇聰,長崗成貢和林海去創作。蘇聰曾經為貝爾托魯奇導演的《末代皇帝》作曲,並因此獲得了奧斯卡獎,他也是三位作曲家中使用傳統中國樂器最多的一位。

蘇聰的樂曲被用於兩位戀人成人後的愛情戲場面,也可以說是圍繞著女主角康夫人而作的。

長崗成貢展現的則是宏大的哲理性的主題:家族、生意以及三爺本人的哲學觀。
林海譜寫的是關於家族情感關係和戰爭場面的音樂。

傳奇般的角色人物 創作團隊陣容強大

《白銀帝國》以家族傳承做為電影劇情發展的主線。主要演員由郭富城、張鐵林和郝蕾擔當。在劇中,郭富城飾三爺,張鐵林飾康老爺,郝蕾飾康夫人。該片人物關係複雜,角色命運坎坷,從個人到家族,再到金融帝國,亂世中每一段命運、每一种關係都面臨考驗……

三爺在他的家族責任和自我欲求間掙扎。他在兩個層面上感到被其父親所背叛:康老爺不僅娶了他的初戀情人,而且還在一副正人君子的面具偽裝下,從事著不為人齒的勾當。然而做為唯一能承擔家族責任的兒子,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三爺無法置身於家族之外,他必須擔當起族長的責任。但同時,三爺又是個極具反叛意識的人,他忠於自己失去了的愛人,並以此表達他的反抗。他不留情面地拒絕了康老爺,讓他與成天沉迷於鴉片的妻子生育後代的請求。

為了不為自己憎惡的男人懷上孩子,康夫人切除了自己的子宮。她深愛著三爺,並為其所犧牲。但當她意識到對他的愛會毀了自己的時候,她決然地離開……

影片中演員們展示了出色的演技,準確自然,樸實無華,人物刻劃絲絲入扣,極富吸引力。

導演姚樹華有著豐富的戲劇經驗,曾經為三藩市首席職業劇團ACT(American Conservatory Theatre)和臺灣國家戲劇院等執導過逾三十部舞臺劇。姚導演擁有斯坦福大學的亞洲戲劇博士學位。任教過的大學包括衛斯理女子學院、三藩市州立大學和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白銀帝國》是姚樹華導演的電影處女作。

監製傑瑞米‧湯瑪斯(Jeremy Thomas)曾是奧斯卡金像獎得主。他出身於電影世家,擔任電影製片人長達三十年,並曾與多位世界級導演合作。較為華人所熟知的是與貝托魯奇合作的電影《末代皇帝》,這部影片囊括了1988年奧斯卡金像獎的九項大獎,包括最佳影片獎。

相關新聞
《明日邊界》導演被華納兄弟要求拍續集
「征服者康」梅傑斯獲「毅力獎」 流淚說感言
比電影容易掌握與好賣 瑪格羅比跨行賣琴酒
《腦筋急轉彎2》超越《沙丘2》成今年第一票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