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挑選日韓食品 原產地是關鍵

人氣 23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7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蕾伯林頓鎮報導)最近,有大紀元讀者向本報反映,從伯林頓(Burlington)韓國超市H-MART買來韓國包裝的食品後,查看產品產地,才發現原來是中國大陸生產的。

近年來中國大陸食品安全問題在媒體的頻繁曝光,加之前一陣,有關台灣食品中添加過量塑化劑的大量報導,讓廣大消費者無所適從,轉而選擇價位較高的日韓食品,以求吃得放心。然而記者在對波士頓地區多家日韓超市的調查及分析後發現,事情並非這麼簡單。挑選正宗日韓產品,原產地是「關鍵」環節,否則可能事與願違。

記者在韓亞龍超市(H-MART)進行了貨品抽樣調查,發現掛麵中有兩款是韓國包裝,但細查包裝背面的原產地,均印有不起眼的中國產(Product of China)字樣。掛麵旁邊的紅薯粉條貨架上,14種不同牌子的粉條中,一半以上是中國生產,但都是清一色韓國包裝,且價錢無明顯差別。店內唯一的兩種袋裝栗子小食,也是韓國包裝,中國產地。


韓國品牌栗子,背面標有中國產字樣。

韓國品牌栗子,背面標有中國產字樣。

為此記者採訪了該超市亞洲食品進貨部經理。據他介紹,凡是店內韓國包裝的食品均是韓國品牌,這是毫無疑問的。之所以產地是中國,是因為中國大陸人工和原材料的成本相對低廉,致使許多韓國公司在中國設廠生產。為此,他隨手拿起一袋韓國包裝的粉條,解釋說這個品牌是韓國著名商標,但產地出自中國。記者遂問,超市如何保證這些中國產的韓國食品的質量安全問題,經理回答,這是這些韓國公司必須負責的,況且超市的進貨是H-MART總部的決定,選擇什麼樣的批發商也是總部的決定,各地的超市只是從總部的倉庫提貨而已。

據這位經理估計,H-MART貨架上的貨物中,60%是韓國貨,20%日本貨,20%中國貨,但其中在中國生產的日韓貨占多少比重,就不得而知了。由於貨物的排列是按照產品類別,而非出產地,且正宗韓國貨和中國產的韓國貨之間的價格又無明顯差異,導致消費者在選擇商品上被誤導。


韓國品牌粉條,背面標有中國產字樣。

韓國品牌粉條,背面標有中國產字樣。

記者隨後又走訪了Medford的日本超市EBISUYA。據經理介紹,店內絕大多數日本商品是日本原產地,少數的幾樣商品,如紫菜、赤豆及乾菇等中混有中國生產的「日本」產品,但在價錢上差異很大。比如同一日本品牌的花菇,中國產地的大包裝單價是2.99美元,而日本產地,份量僅相當於前者四分之一的小包裝單價就要9.99美元。同樣份量的日本品牌的紫菜,在中國生產的單價是2.10美元, 而日本生產的單價是4.29美元,兩者價格相差一倍多。超市經理表示,這是因為中國產地的人工,原材料便宜,所以市場價也相對低。該店還同時引進一定數量的台灣食品。

綜合上述,避免不慎買到非原產地的日韓產品的關鍵是檢查包裝背面的出產地。絕大多數產品的出產地印字小,一般在包裝背面偏下方,不起眼,較難發現,這時要詢問店內服務人員給予確認。◇

相關新聞
【維權徵文】中國的食品問題究竟出在哪裏
美中食品問題多 議員促強化檢查
論者:若不政改 中國食品問題將更令人憂心
網拍膠囊錠狀食品問題多 消基會籲政府把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