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如一日 走過台灣蘭花歲月──陳澄鐘

font print 人氣: 46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1年07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台灣嘉義報導)「要是沒有興趣,這一行是做不下去的。」灣橋蘭園負責人陳澄鐘穿梭在溫室裡,對蘭花抱持著三十年如一日的感情說,「畢竟,花不會對你說話。」

然而,當我看著他對架上一株株妍麗特別的蘭花,投注以真切的愛好與關心時,我心想,他一定常常對花講話吧!

陳澄鐘與妻子孫若蘭,兩人原本都是學商的。談起30幾年前,放棄台北的都市生活、來到嘉義縣竹崎鄉灣橋村、一頭栽進蘭花栽植事業的過程,陳澄鐘說起來竟像是一場偶然。

「當時我也不太懂蘭花,」陳澄鐘說,「只是從國外進口蘭花到台灣賣,後來也是想得很簡單,想說台灣條件那麼好,為什麼不自己種?」

陳澄鐘回憶,當時的蘭花相當貴,一棵蘭花有時要價100美元。於是,他開始種植台灣比較容易取得的品種,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成為台灣專門蒐集原生種的蘭花業者之一。

如今,陳澄鐘擁有了豐富的履歷與頭銜,他不僅是台灣仙履蘭協會的理事長,更曾任台灣蘭協審查長、國際蘭展的主審,但這一切成就都不能改變他愛花的初衷,陳澄鐘說:「一個人如果不愛花,是不可能把花種好的。」

「大家比我專業」 建立審查制度

陳澄鐘表示,蘭花建立在「信賴」上的產業。由於蘭花在開花前,很難分辨品種、顏色,種苗的購買完全是基於彼此的信賴。

在他擔任台灣蘭協(TOGA)審查長的過程中,也逐漸將審查制度建立完善。陳澄鐘說,台灣蘭協的審查制度很特別,跟國際上歷史悠久的蘭花協會不一樣,台灣的審查員是依四大蘭屬:嘉德利亞、蝴蝶蘭、仙履蘭、其他蘭屬來分類,其他國家的審查員往往要求通才。

陳澄鐘解釋,原本是因為亞太蘭展評審不足,臨時找各蘭屬中的專家來擔任,才造成依四大蘭屬的分別。後來,由於這樣的制度,匯聚了各蘭屬中的專家,讓各蘭屬的評審實力相當堅強,也就沿用下來。

想起建立審查制度的經過,陳澄鐘說,要統合近200個審查員,相當不容易。

「這些人在外面都是『頭家』,但在協會裡也要搬桌子、椅子。」陳澄鐘說,「協調他們我只抱持著一個想法,就是大家都比我專業。」

陳澄鐘說:「這不是客氣話,因為我是通才各蘭屬都懂一點,但個別蘭屬卻不如他們專精。」然而,陳澄鐘的謙遜態度,卻整合了當時還未脫草創的審查委員會。

推育種 讓台灣成為世界第一

談到未來仙履蘭的發展,陳澄鐘強調,育種是蘭花產業的根本。他說,台灣是從商業品種開始種起,才慢慢興起對原生種的重視,導致像英國王家園藝協會、日本蘭花協會等歷史悠久的協會,他們過去常認為,台灣的蘭花產業只是商業操作。

「他們認為,台灣的蘭花就是品質很好、很漂亮,如此而已。」陳澄鐘說,「因此我們藉著花博、國際蘭展,邀請王家園藝協會的審查長Johan Hermans來台參觀。」


陳澄鐘表示,育種是蘭花產業的根本,是台灣邁向世界第一必須穩健走好的一步。(攝影: 陳霆 / 大紀元)

陳澄鐘表示,這些國際學者來台灣後,對台灣蘭藝實力都有改觀。他說:「他們往往認為我們就是會種蝴蝶蘭,但在花博展出的1,000多個品種中,只有不到1/4是蝴蝶蘭。」

陳澄鐘認為,台灣目前的蘭花產業中,確實有「農產品工業化」的傾向。大家買花就像買個用完即丟的工藝品,很少人會照看著花,等花明年再開,這也讓部分業者只栽種流行的商業品種,對育種並不重視。

因此,陳澄鐘常提醒投入蘭花產業的年輕人,要重視「育種」的重要性,因為育種代表了蘭花產業的創新能力。他說,現在要找蝴蝶蘭、仙履蘭的新品種,都要來台灣。

從陳澄鐘展現出來的自信中,我也看到了台灣蘭花業者,企圖讓台灣成為世界第一的嚮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4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蘇泰安/嘉義報導】台灣仙履蘭協會為全力推展俗名拖鞋蘭,於28、29、30日與嘉義假日花市合辦花展。這些有的身價達20萬元以上的名貴拖鞋蘭及僅數百元的拖鞋蘭都有。據執行長陳澄鐘表示,蘭花之所以價錢落差這麼大,是因為視交配難易多寡而定。由於台灣農民至東南亞選種回來栽培,而使台灣蘭花成為角逐國際市場的強勁對手。
  • 【大紀元4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四日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台灣仙履蘭協會共同舉辦的「仙履蘭特展」正在展出,共有來自全國各地近二百盆品系優良的仙履蘭參賽,結果由原生於婆羅洲的多花性第一代雜交品種「Ping Tong」和原生於中國大陸雲南地區的仙履蘭品種「White Bear」並列總冠軍,歡迎民眾前來參觀。
  • 【大紀元4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黃凱西台中報導) 科博館與台灣仙履蘭協會共同舉辦的「仙履蘭特展」,從即日起在科博館植物園展出至8日。日前來自各地近兩百盆參與競賽審查的仙履蘭,結果由原生於婆羅洲的多花性第一代雜交品種「Ping Tong」和原生於中國大陸雲南地區的仙履蘭品種「White Bear」並列總冠軍,有興趣的民眾要把握清明節假期前往欣賞。
  • 原本是要去作一則全省拖鞋蘭巡迴展的報導,結果去的時候已是展覽的最後一天,已失去報導的時效性。新聞報導作不成,忽然靈光一閃,何不把這些奇異、美艷的拖鞋蘭全拍下來以饗讀者?於是一一拍下這些賞心悅目花朵的倩影。
  • 拖鞋蘭因其花型奇特,故又有女神鞋蘭或仙履蘭的雅稱。屬地生種,絶大多數的拖鞋蘭皆生長在地上或岩石上,僅極少數為生長於樹上的寄生種。其原產地以印度、喜馬拉雅山地區及東南亞各國為主,而分布範圍則遍及中國大陸南部、菲律賓到新幾內亞等地。
  • 仙履蘭以花朵唇瓣特化成拖鞋狀而得名,由於其花形與花色千變萬化,總是令人們著迷不已。科博館植物園目前正展出多采多姿的仙履蘭,展期至11月23日止,歡迎民眾把握機會前往欣賞。
  • 台灣國際蘭展今年共有1,100株個體蘭花參與競賽,經過激烈競賽於3日公布冠軍花得主,由石明章的仙履蘭(拖鞋蘭)奪得全場總冠軍(大獎花),並由台糖公司獲得蝴蝶蘭分組冠軍、朱永利獲得仙履蘭分組冠軍、張耿修獲得嘉德麗雅蘭分組冠軍、及施傑文獲得其他蘭屬分組冠軍。
  • 「仙履蘭」原名「拖鞋蘭」,這種唇瓣特化成鞋狀的蘭花,被視為瀕臨絕種的物種,經政府、業界的努力,終開放人工培植並可販售,目前一年外銷7萬8千株,貢獻超過2,300萬元,可望繼蝴蝶蘭、文心蘭,成為重要的經濟農作。
  • 台灣歷來被稱為「蘭花王國」,據統計,2010年台灣蘭花外銷金額高達1億1,656萬美元,光是蝴蝶蘭出口金額就達8,255萬美元,整個蘭花產業創造的經濟規模,粗估超過新台幣百億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