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鐵的隱憂:事故多規劃亂

人氣 34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8月19日訊】就在高鐵盲目冒進的同時,中國的地鐵也步入冒進式時期。截至2010年,中國已有近30個城市都在著手軌道交通的建設、規劃,涉及地鐵線路項目有110多條。但事故頻發、規劃亂象、虧損困境等問題,給中國的地鐵建設帶來了諸多隱憂。

事故頻發

據《時代週報》報導,扶梯故障、線路失電、方向開錯、車門無法打開……近期,多城市曝出地鐵故障多發,引起社會關注。

繼北京地鐵發生扶手電梯事故之後,7月28日晚高峰,一列滿載乘客、本應開往航中路方向的上海地鐵10號線列車,卻反常地朝虹橋火車站方向開出。

8月8日,深圳地鐵4號線列車發生故障停止後無法啟動,事件影響該線路超過一小時。在此之前,該線路就已發生過行車途中車門突然打開,站台屏蔽門故障等事故。

由此,對於地鐵這種每天運輸數十萬乃至數百萬人的「高密度」交通工具,人們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擔心和疑惑。

深圳地鐵集團運營分公司胡活力及其同事發表論文披露,深圳地鐵1號線開通後,長達數年時間內,由於信號系統故障等因素,一直存在列車出站剛啟動時就發生緊急制動的現象;廣州地鐵運營總部陳裕波及其同事亦撰文透露,廣州地鐵2號線開通後,僅2009年1-11月就發生33起信號機故障,嚴重影響列車運行。

而出現逆行事故的上海10號線,是「開往世博的地鐵」中的其中一條線路,歷時4年建成,在世博舉辦前夕的4月正式通車;而頻發事故的廣州地鐵二、三、五號線,事發地段同樣為迎亞運重點工程;深圳4號龍華線,是深圳為服務大運會的軌道交通二期5條地鐵線的其中一條,於年內六月中旬正式全線通車。

一位從事地下鐵道建造工作的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業界公認,修建一條地鐵需要5-7年的時間,然而在國內大型活動扎堆的情況下,地鐵建設工期被縮短,已是常事。

國外大城市每年地鐵建設速度往往不超過10公里,莫斯科200多公里地鐵的建設花費了近70年才完成。但中國城市每年軌道交通要完成40公里甚至60公里以上,「獻禮」工程比比皆是。

「實際上,我們用10年的時間就完成了發達國家100年走過的歷程,未來還會更快。」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王夢恕曾公開坦言。

規劃亂象

未來的十年,中國每年新建的地鐵將達到15-20條,這其中包括不少二、三線城市。中國建設部地鐵與輕軌中心主任李曉江更是公開預測,「十二五」期間,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的總資金投入量可能大於航空和水運,僅次於鐵路和高速公路。

2009年時國務院批復22個城市的地鐵建設規劃,總投資達到8820.03億元。

同年5月份,國務院出台的文件卻將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註冊資本金標準從40%縮減到了25%。

由此,武漢、西安、重慶、成都、哈爾濱、長春、瀋陽、杭州、蘇州、寧波、無錫、長沙、鄭州、大連、南寧、福州、南昌、東莞、昆明……這些正在醞釀上馬或已經上馬地鐵項目的城市,亢奮得有如小孩得到一部價值不菲的禮物一般,無不在炫耀項目成果。

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只有10條地鐵線路運行,2010年增至48條,2015年預計為96條,到2050年,將有可能變為289條,總里程數達到11,700公里。

虧損困境

除造價成本高之外,地鐵的運營成本之高,投資與回收不成正比,也一直存在問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已運營地鐵的幾乎全部都處於虧損狀態。

稱地鐵價值不菲,一點都不為過。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綜合每條已建成地鐵的成本,修建1公里地鐵起碼超過5億,多則需8億—9億元。

世界銀行2009年的一份報告已經指出,城市軌道交通是花費巨大且風險很大的項目,「在大多數城市,可支付能力已經是或者將會是一個問題,不合適的地鐵項目可能會耗盡納稅人的血汗錢」。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市每年補貼地鐵運營虧損就在20億元左右,深圳地鐵的負責人也曾訴苦說,深圳地鐵虧損已達近10億元,2012-2016年預計地鐵折舊和利息虧損額約220億元。

國內傳統的地鐵運營模式一般是由政府財政撥款修建,營運中出現虧損了也由財政補貼加以解決,有的城市每年都要為此付出十幾億甚至幾十億的財政補貼才能維持地鐵的正常運營。

正在大量上馬的地鐵項目,最後有多少會變成賠錢的地鐵糊塗賬,未知因素還很多。

中國政法大學院長李曙光認為地鐵建造和運營的高成本不能由納稅人買單,「土地的收入這一塊一定要公開一定要透明。你憑什麼用納稅人的作為股東的土地來平衡你的經營失敗的虧損。這是沒有道理的。你不能把我們全體股東的權益去彌補你的虧損。」

責任編輯:何箏

相關新聞
中國十一長假北京地鐵交通壓力驟增
中國十一長假天安門人潮塞爆  地鐵站封站
地鐵車廂如公廁  中國民眾公共衛生觀念薄弱
玉清心:從廣州地鐵豆腐渣工程看中國人的吃住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