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理財 負債也能變資產

理財達人系列報導(13)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8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佳寧台北26日電)許多年輕人因助學貸款負擔而苦惱,財經作家王志鈞認為,債務「就像練飛簷走壁前綁在腳上的鉛塊」,雖然沉重,卻有助於建立正確理財觀念,進而創造生命財富。

現為自由作家、也是國內多家財經週刊或月刊特約主筆的王志鈞,2004年時因家人受騙而欠下龐大債務,他試著以創業、投資等方式,想在短時間內賺大錢。就在創業的過程中,他發現想要快速賺錢還債的心理並不正確。

「滿腦子想著快速累積金錢,反而變得盲目,容易失敗、受騙,造成更多損失。」王志鈞說,負債的人首先應該修正快速還債的想法,以武俠小說為例,武林高手練就絕世武功前,往往需要長期的修煉,很少人能一步登天成為大俠。

他形容「債務就是練功前,總會被師父叫去灑水、掃地,磨練定性的基本功」,負債能逼人正視經濟壓力,定下心找工作,腳踏實地邁開償還債務的第一步,進而磨練工作能力與社會適應力。

王志鈞建議負債一族在努力工作還債的同時,要設定還債目標,3年、5年、10年都可作為還債的期限,重要的是立下「目標」。

「當一個人沒有目標,勞累時就會想花錢慰勞自己」,他說,這樣的念頭無助於還債,更無助於累積財富。「只有立下目標,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省吃儉用,因為有了值得犧牲的對象。」

王志鈞接著,「金錢只是一串數字,負債也是一串數字」,但努力工作還債時,存款簿上的數字是曾付出的血汗、時間,數字因此有了重量,面對工作,會更有責任感,也能心甘情願從基層做起。

透過工作練基本功的同時,王志鈞建議年輕人還要思考如何在工作中有效率地鍛鍊自己的能力。「工作能力其實是創造財富的方式之一」,他認為,許多人對於「創造財富方法」的認識受到侷限,似乎以為只有股票、基金才能創造財富。

王志鈞表示,良好工作能力能讓收入加倍,從工作內容及同事、客戶互動中,及早認識自己的長處與不足,積極提升、豐厚自我,學習享受工作和運用能力的成就感,工作能力自然成為跳槽加薪的籌碼。

一旦達成還債目標,肩上的負擔稍減,接著該考慮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王志鈞建議應把工作內容、休閒娛樂、健康、愛情的需求等都納入考量,勇敢勾勒對生命的想像。

「老實說,努力工作就能成為下一個王永慶的想法只是謊言」,王志鈞常因工作採訪,接觸許多企業老闆或富豪,他發現這些人常認為自己其實只是比別人幸運,因為很多人也和自己一樣努力,卻沒有相同的收穫。

「一座森林裡只會有一、兩棵神木,這些神木就像是那些少數的有錢人,但這不代表其他的矮樹沒有價值」。王志鈞說,普通人沒有那分幸運,也沒有必要成為王永慶,重要的是想像自己想成為一棵怎樣的樹。

「具備餓不死的能力,在這之上建立心靈富裕的能力」對王志鈞來說就是「富足」。他認為,人不應該只追求金錢的積累,心靈、健康、家庭等都是人生的資產,先反思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想「過」如何的生活?腳踏實地去工作、去實踐,生命的財富與幸福才會主動上門。

相關新聞
職場隨筆:智慧理財 合理消費
家庭理財最容易犯的5個低級錯誤
台理財達人:選基金有門道 看趨勢拒聽故事
理財就是:及時收現金,延遲付支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