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正梁:索馬利亞的飢荒

鄧正梁

人氣 35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9月10日訊】多年前的衣索比亞飢荒,麥可傑可森領著大家唱著「We are the World」!當時的確募集了一些錢,但也沒有真的解決了非洲飢荒的問題,世界卻認識了非洲的飢荒情況。

如今20多年過去,非洲飢荒仍不時發生。索馬利亞又爆發嚴重飢荒,現有七十五萬人面臨立即的飢餓危險,四百萬人可能會沒有糧食可吃,而餓死的大部份是兒童。同樣聯合國面對這人道悲劇仍是盡力得救助,輸運糧食,但反政府軍掌控的地區,援助仍無法到達,平民與援救者接觸還會被懲罰性的槍殺。

或許旱情可以解釋索國的嚴重糧食短缺,自去年以來東北非洲,索馬利亞半島地區以及周邊的肯亞、烏干達等國遭遇60年不遇罕見大旱,由於持續乾旱、糧食短缺且國內衝突不斷,自當時起,索馬利亞目就已出現嚴峻人道主義災難,大批難民逃往肯亞和衣索比亞,上百萬人流離失所。

索馬利亞自1991年後便長期處於無政府狀態,過渡政府無力控制全國,更無法組織有效的賑災工作。控制索馬利亞南部乾旱重災區的反政府武裝組織「青年黨」拒不承認索馬利亞進入饑荒狀態,不讓國際救援組織進入,使災情更是雪上加霜。

除了這些浮上檯面的問題外,其實非洲的飢荒問題真是其來有自。從前非洲農業是多樣化的,人們種植各種作物,如果其中一種枯死,別種農作物可能更抗旱的活了下來。今天,非洲大多數的土地必須栽種經濟作物來支付沉重的債務,給予西方銀行。現在最肥沃的、巨大的土地面積用於發展經濟作物,如茶,咖啡,棉花,橡膠,可可和花生,精耕細作和大量使用化肥,導致土地退化,一切努力似乎都在償還外債。

在20世紀70年代西方銀行鼓勵大量借款,但金錢往往被獨裁者浪費在無用的項目或武器上,一開始的低利率在短短幾年內躍升了好幾倍,大大增加了債務總數;非洲國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尋求出路,但解決方案卻是削減衛生和教育經費,並取消糧食補貼。這雖可降低支出,但卻導致數以百萬計的非洲人在飢荒,貧窮和絕望的情況接受教育和不良的居家衛生環境。貨幣貶值和削減公共開支,導致大量工人失業。出口導向型的農業意味著經濟作物增加與糧食生產下降。巨大的外債折磨著貧窮的非洲國家,一但國家不穩定,出現了飢荒戰亂,情況就更是雪上加霜,再嚴重些就成了人間煉獄了。@

相關新聞
鄧正梁:中共賣戰機給委內瑞拉的意涵
鄧正梁:由有史以來最貴的雕像談起
鄧正梁:由上海世博耗費巨資談起
鄧正梁:希臘債務危機的啟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