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屋賣屋陷阱:「廣告戶」的低價迷思

不動產顧問專家 陳恭奕

人氣 2388
標籤:

破解「廣告戶」的低價迷思

台語有句俗話:「便宜的沒好貨。」用這句話來解釋「廣告戶」是再貼切不過了,有些廣告戶會標示「每坪十二萬起」,許多看屋人到了現場一瞧,心中第一句話是,怎麼沒有類似價格的物件?

此時,房仲業者往往會有以下的解釋:現場物件是十二萬「起」沒錯,但是因為太熱銷了,通通賣光光;或是的確還有售價十二萬的物件,但是低價位往往也代表低品質,有些格局不方正,有些地點偏僻等,您應該不會想要看!

當建商推出預售工地時,很喜歡先行打出一個吸引消費者的價格,也就是俗稱的「廣告戶」,但消費者前去往往會買不到。

遇到這種情況,該如何看穿建設公司的行銷手法呢?一般而言,建設公司會採取三種做法,第一種,從頭至尾都沒有這一號物件,純粹只是為了招徠顧客罷了。

第二種,仍然有這樣的物件,但通常不具有良好條件。第三種,公司方面會主動向消費者解釋,的確有此類物件存在,但戶數少或所佔整體建案的比例低,已經賣完了。

也因此,可以合理推敲出來「廣告戶」若真實存在,也大多為不好賣的房子,建商會將之視為燙手山芋,急著將它們一戶一戶盡快脫手,畢竟,之後賣相佳的房子才不會被拖垮行情,並且可以開始哄抬售價,整體建案也才會愈來愈水漲船高。

雖然建商手法不一,但通常是會保留「比較好賣」的房子,留待銷售後期銷售,以換取整體較為高額的收入。

所以,要當個聰明的消費者,不只不要陷入「廣告戶」的低價迷思,更要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心態,亦即不要隨便跟著已推出的建案起舞。

建商或許信誓旦旦的推出第一期、第二期,殊不知好房子全像壓箱寶一般的留在第三期推出。

另外,有一些建商的話術也會在「第一期」建案出現,例如八樓以上景觀良好的房子,都賣光了,只剩下四至七樓,或三樓以下。

但真相果真如此嗎?其實不然,建商到了第三期才會銷售的景觀房,有一個很大的特性,正因為樓層愈高愈好銷售,也因此會設定成不讓消費者輕易知曉的「封戶」。

「封戶」主要是為了營造一種「熱銷」的假象,接待人員甚至會告訴消費者,只剩五戶(實際上可能還有三十戶),因為許多人看中這裡的某些特長,例如增值性可期、建材獨一無二等等,消費者在壓迫心理的驅使下,也就屈服了。

建商大多採用「逐步拆解」的手法,分批銷售所剩物件。這是人之常情,假使建商一開始全部和盤托出,戶數過多,消費者可能會無法抉擇。

身為消費者,其實很難得知建商現存的戶數多寡。有良心一點的建商,會將「廣告戶」設定為中國人認為不吉祥的四樓,或是地點不佳的位置,甚至比較吵雜的樓層,如三樓至五樓,特別是三樓,身處高不成低不就的樓層,較不討喜。二樓出入爬樓梯即可,又可做生意的優勢,並非低價廉售的區塊。

其實,賣房子也如同賣水果,在「逐步拆解」的手法之前,仍舊有精明的消費者不會買帳,作勢要貨比三家再決定。

為了挽留顧客,接待人員也會像小販,改口表示本來有個保留給某位尊客的物件,因為他老是無法做出決定,不如改賣給您好了。

就像,水果攤老闆跟你說,雖然現場沒有賣相好的水果,但我可以拿裡邊冰箱裡的保鮮貨給您,箇中道理是雷同的。

建議消費者,當您前往一個工地,並心中暗自鎖定某一位置、某一樓層的物件,切記要「堅持到底」,十之八九會讓您滿意,找到理想的房子。

專家壓箱寶

如何輕鬆看出哪些房子是「廣告戶」?

1.廣告戶大多是同一社區或同一商圈中銷售條件較差者,如樓層較低、位車道出入口上方、對到屋角等。

2.廣告戶大多會實品屋連同裝潢、家電一同販賣,並且十分講究視覺效果與氛圍營造,請記住,好看不一定好用。

3.千萬別被車位一掛的好康給騙了,假使廣告戶附有車位,也僅限位於地下三樓以下的機械車位;且有時建商會將車位坪數列入公設比之中來提高房屋總價。@

摘編自 《黑心仲介不告訴你的買屋賣屋陷阱:沒看完這本書,千萬不要找仲介買屋賣屋》智言館 提供

編者註:文中所提建案位於台灣

相關新聞
畢業季 房仲業高薪徵菜鳥
成交量跌 房仲數增 行銷競爭激烈
彭博社:國內打房 中國熱錢衝全球房市
國際買家青睞  佛州房屋銷售增長13%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