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飛凌想併購 嘆對象難覓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9月19日報導】(中央社台北19日電)歐洲次大晶片製造商英飛凌(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雖坐擁多達30億美元現金可供併購之用,但要找到足以補強旗下最賺錢事業─動力半導體的天賜良緣,卻是難上加難,不禁感嘆對象難覓。

據彭博報導,英飛凌工業暨多元電子事業部門主管米塔(Arunjai Mittal)在德國總部受訪指出:「我們有意透過收購,在技術與智慧財產上,與我們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但卻沒有一個中意的對象。」

米塔指的對象是市場研究機構IMS Research Data臚列的全球十大動力晶片製造商,其中包括東芝(Toshiba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 )、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快捷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ductor )與瑞薩電子(Renesas lectronics Corp. )等。

英飛凌受惠能源及消費電子產品,以及汽車用晶片需求大好之賜,7月上修全年銷售預估。英飛凌執行長包爾(Peter Bauer)曾表示,他最有興趣的是藉由併購拉抬米塔旗下事業的動力、動力轉換與動力管理業績。此類晶片應用於火車、風車、照明、手機與遊戲主機等。

英飛凌今年還將落實以14億美元將旗下手機事業售予英特爾 (Intel ),公司截至 6月止所持淨現金有望增至22億歐元(30億美元)。

米塔指出:「專家表示,有85%的併購交易破局,特別是某一上市企業收購另一上市公司時。」

米塔指出:「這些業者通常並非獨一無二,能夠讓併購值回票價,除非等到併購對象的股價不合理,而英飛凌的股價合理。」這說明了英飛凌迄今為何還抱持「觀望」態度。

據彭博彙整的資料顯示,英飛凌股價本益比目前來到10.36倍,相對IMF Research編列的十大動力晶片製造商中上市企業的股價本益比中位數為9.49倍。

UniCredit駐倫敦分析師何菲德(Guenther Hollfelder)接受電話專訪指出:「英飛凌已擁有廣泛的產品組合,在下世代產品也取得立足之地,想要尋覓具有吸引力的技術或其他互補技術將有困難。英飛凌或許可以大手筆買回庫藏股。」

英飛凌今年來股價累跌11%,相對由24檔股票組成的道瓊歐洲600科技股指數挫跌14%。英飛凌的市值達68億歐元。(譯者:中央社趙蔚蘭)

相關新聞
《國際股市》英飛凌領跌 歐股午盤走低
英飛凌獲美政府電子護照安全晶片訂單
英飛凌拒絕注資  奇夢達倒閉風險升高
德報:英飛凌正與政府協商龐大貸款擔保事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