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加國談育兒】

溝通是紐帶

安娜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9月02日訊】慈母嚴父,是中國古代家庭中,在子女教育方面家長雙方的態度,那時,家庭中的男主人是一家之主,父親是有絕對權威的,是威嚴的,而母親則往往是相夫教子,相對來說比較對孩子是很慈祥和藹的。世事變遷,不知道從甚麼時候起,很多的母親變的越來越嚴厲,而父親卻相對越來越慈祥。到底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夫妻如果不能很好的溝通,往往會出現矛盾,因而也讓孩子不知所從。

吳女士是個比較要強的人,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她覺得孩子必須學習好,以後考個好學校,找個好工作才算有出息,她也是朝著這個目標努力的。因此對孩子的教育比較嚴格,有時甚至很苛刻。他有一個10歲的兒子,比較貪玩,她規定孩子每天必須先寫完自己的家庭作業然後再吃飯,或者再出去和小朋友們玩,慢慢她發現孩子的作業越來越不認真,有時很多會做的題也都做錯了,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差。為甚麼呢?吳女士找不到原因,孩子這麼認真的學習,成績怎麼會不好呢?後來她仔細觀察發現,很多時候孩子寫作業時心不在焉。

和老師交談,老師也反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多時候邊學邊玩,學了甚麼根本不往心裏去。她發現事情的嚴重性,她因為工作原因,不能親自監督兒子的學習,所以安排讓丈夫看著孩子寫作業,沒想到,孩子的父親很心疼兒子,並且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也不是那麼在意,他覺得孩子只要健健康康的長大就好了,他不想孩子太辛苦,所以,他不忍心逼著孩子學習,於是爺倆和起來應付媽媽的「檢查」。看著孩子的家庭作業一天天好起來,吳女士很高興,可是一到考試就「露餡」了。不僅如此,慢慢孩子和媽媽的關係越來越疏遠,甚至很牴觸,逆反心理也越來越強,而母子倆衝突起來,父親往往是孩子的保護傘,最後弄的夫妻感情也受到影響。

高女士的家庭中也存在著這樣的難題,高女士是個家庭婦女,她特別看重孩子的道德方面的教育,她不希望孩子被現代一切變異的東西所污染,她希望孩子接受比較正統的教育,所以,她規定孩子不能看某些不適合孩子看的電視,網站等,不能玩那些非常有吸引力,容易導致孩子上癮的遊戲。可是,丈夫卻不這樣想,他認為應該讓孩子多接觸社會,哪方面都應該讓孩子有所瞭解,所以就出現了下面的現象,往往高女士一回家,父子倆趕快關電腦,或者趕快轉換電視台。

她想培養孩子動手能力,讓孩子去做某些事情,而爸爸卻常常會偷偷幫助甚至代替孩子去做一些媽媽交待給孩子的任務。等媽媽知道以後,當然也免不了一場「官司」。夫妻感情,母子感情都受到影響。

我覺得,在家庭教育方面,孩子的媽媽和爸爸應該首先有個溝通,究竟如何教育孩子,然後共同努力,如果像上面的吳女士和高女士的家庭,不知道孩子會教育成甚麼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高雲林報導)移民加拿大11年的張先生有三個可愛的孩子,8歲的兒子Mathew、6歲和4歲的女兒Jessica及Maggie。 張先生教育孩子從小就要有道德,他送孩子們去台灣人辦的學校學繁體中學,孩子第一次放寒假回來,老師要求背會《道德經》的內容,就問老師背道德經的原因,老師說:「道德經是精神食糧裡最好的東西,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所以我們讓孩子背。孩子現在懂得不懂得,懂得多少一點都不重要的,這個東西在他心裏紮了根,等他開始懂事時就會慢慢明白。」張先生知道了很高興,主動配合老師督促孩子完成任務。
  • 【編者按】許多父母來到加國,希望給孩子開闢一個美好的未來。經歷了艱苦打拼,事業漸漸走上了正軌,卻在同時忽略了子女的教育。從本期開始,我們開闢【華人加國談育兒】這個新的欄目。本欄目將陸續刊登家長們在加拿大育兒的心得。也歡迎讀者朋友們投稿,和大家一起討論分享自己的經驗和體會。
  • (大紀元記者高雲林報導)童童今年5歲,頑皮而又可愛,許多事情似懂非懂,對於這麼小的孩子,教育起來也並不容易,周先生的育兒經驗是既要有耐心又要有智慧。別看童童小小年紀,面子心卻很強,做錯事請時「對不起」說不出口,周先生就用智謀引導他。
  • (大紀元記者高雲林報導)8歲的謙謙以前是個淘氣包,現在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小朋友都喜歡和他玩。談到教子,李女士笑著說:「孩子不管以後做甚麼,首先得品行好。」 李女士不擔心孩子的智力,但很注重對兒子品行的培養。她認為品行會影響人的一生 ,孩子不管以後做甚麼,首先得誠實、正直、快樂。
  • (大紀元記者高雲林報導)劉先生移民加拿大已有三年,家有一個11歲的女兒Jessie,面對處於青春期叛逆階段的孩子,劉先生是既著急又無奈。 女兒喜歡看電視,又迷上了網絡遊戲,經常網癮大到睡覺很晚,作業常常拖到晚上9點半才去做,作業的質量就可想而知了。劉先生和太太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忍不住訓斥女兒,可一旦多說兩句女兒就煩,有牴觸情緒,多次教育也不見起色。
  • 移民加拿大八年的June是一個12歲男孩Kevin的母親,同很多家長一樣,June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操了不少心。許多家長往往只注重對孩子智育方面的培養,而June認為,思想品德的培養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
  • 9歲的Peter是個誠實聽話的好孩子,多次得到過學校老師的讚揚,提起兒子,郭先生的臉上浮現著驕傲的笑容。 郭先生對兒子的要求比較嚴格,當看到兒子的壞習慣時馬上就指出來,Peter也很聽話,意識到了錯誤很快就能改掉。
  • (大紀元記者高雲林報導)金金和同齡的年輕人比起來責任心要強很多,他懂得體恤父母,知道照顧老人,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向金金的媽媽請教育兒經驗,她說其實沒有甚麼特別的,也就是從小就得培養他的責任心,尤其一個男孩子,如果沒有責任心,是會很累人的。
  • 安妮是位強悍的媽媽,平時在家裏說一不二,對孩子事無鉅細都要過問清楚,也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個人空間,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孩子的自我隱私意識增強,母子間的關係也越漸緊張。
  • 現今社會是個大染缸,怎麼能讓一個單純善良的孩子不被渾濁的社會所污染,我感覺關鍵是讓孩子遠離「污染源」。 遠離「污染源」不是逃避社會,是遠離容易給孩子造成「污染」的人、事或環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