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一個韓國人眼中的中國文革

人氣 21

【大紀元2011年09月02日訊】9月2日,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發表特約撰稿人金宰賢的文章《一個韓國人眼中的中國文革》。文章認為,文革對中國的顯著影響是傳統文化的破壞,文革不僅是失去的十年,更是與過去、與傳統斷裂的十年;中國只有在充分理解文革並克服它留下的傷痕以後,才能真正地發展。

文章作者金宰賢畢業於韓國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中文系,自2003年起在中國工作,曾在北京大學讀MBA,現在上海交通大學攻讀管理學博士。

金宰賢認為,文革對中國的顯著影響就是傳統文化的破壞。金宰賢在大學讀中國語言文學系專業,去中國之前,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抱有很大的期待。不過到了中國以後,他發現實際的中國與在書上學的截然不同,越瞭解中國,越覺得它不是想像中的樣子。他發現不是1949年,而應是文革,將中國歷史劃了界線。

金宰賢表示,文革時期大搞「批林批孔」運動,「祭孔」被視為封建迷信而被禁止。當時曲阜「三孔」(孔廟、孔府、孔林)的許多文物古蹟都被紅衛兵破壞了。眼下參觀孔廟的很多韓國遊客,看到許多雕刻和石碑被毀的傷痕時,都不禁傷感。

文化遺蹟毀壞成這樣,其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難以保存。金宰賢在文章中稱,曲阜孔廟恢復祭孔大典前,曾專程派人前往韓國錄製了整個祭孔的過程。他們特別注重的是「文廟祭禮樂」,因為中國早已失去了完整的文廟祭禮樂。但祭孔祀典禮儀自傳到朝鮮半島後,儘管隨著歷代王朝的變遷,在音樂和舞蹈以及規模、等級等領域進行了調整,其禮儀的基本程序卻一直沿襲中國周代雅樂的規範。

金宰賢表示,外國人,甚至中國人自己,要瞭解真正的中國,都必須先瞭解文革的影響。他認為,文革最大的影響就是與過去、與傳統的斷裂,文革不僅是失去的十年,更是斷裂的十年。

金宰賢表示,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目前被中國人保存的只不過是以紫禁城、長城等為代表的物質文明,很多精神文明的精髓沒有保存好。在文革期間,中共否定中國的歷史、傳統,以及精神文明,以最極端的方式將「道德」連根拔起;人性和許多基本道德被破壞:兒女告發父母、學生告發老師、鄰居告發鄰居、朋友告發朋友,突然間最熟悉的人成為自己的敵人。

而文革後的「改革開放」,中國無批判地接受了西方淺層次的、表面上的物質文明,而不是深層次的精神文明;社會愈加功利和浮躁,在一切都向「錢」看的同時,僅存的一點「道義」也隨之貶值。金宰賢認為,當今中國之所以事故頻發,精神文明的欠缺是原因之一。

外國學者常說,文革雖然發生在中國,但對它的研究卻不在中國。金宰賢認為,對中國而言,文革不是應該迴避的對象,而是應該克服的對象。中國只有在充分理解文革並克服它留下的傷痕以後,才能真正地發展。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通稱「文化大革命」,簡稱「文革」,是中共始於1966年的一場重大政治運動,被廣泛認為是自1949年至今中國最動盪不安的災難性階段,常被冠以「十年動亂」或「十年浩劫」。

(責任編輯:肖笙)

相關新聞
毛澤東大字報掀文革血腥 摧毀中華倫理
「余則成」潛伏山城10年  文革中被批鬥
揭毛時代黑暗:250萬大陸居民逃亡香港
文革結束34年 真相掩蓋 心靈道德摧殘持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