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頻傳 環保組織點名蘋果供應鏈

人氣 30

【大紀元2011年09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喬琪報導) 日前,大陸多家環保組織聯合發表了一份題為《蘋果的另一面2》的報告,指蘋果公司無視其供應商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以犧牲環境和當地居民利益為代價,攫取超額利潤。由於工業的發達造成的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環保團體認為應儘快遏止這些品牌供應鏈上的污染。據大陸官方統計顯示,目前平均每兩三天便發生一起與水有關的污染事故,而專家建議加強對污染企業的監管及加重違規企業的處罰。

今年1月20日,大陸五家非政府环保组织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自然之友、達爾文、環友科技、南京綠石等多家環保機構聯合發佈《蘋果的另一面》,對蘋果供應鏈環境問題提出了一系列質疑,但蘋果公司一直沒回應。

8月31日,這些環保機構又發表了《蘋果的另一面2》的報告,記錄了環保人士對蘋果供應商污染情況的實地調查結果。報告稱,蘋果的中國供應商所從事的生產工序,會產生含重金屬、氰化物的廢水、錫煙、鉛煙等多種污染物。隨著「蘋果」產能的擴張,其供應商帶來的污染問題也隨之擴大。

民間團體長期關注重金屬污染

一些環保機構長期關注重金屬的污染,自然之友的竇小姐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稱,他們從09年就開始關注重金屬的污染,不完全是接到民眾投訴才去調查。她說,其實重金屬污染的報告已出了好幾期,蘋果的事件也是近期針對重金屬污染做的調查,是由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牽頭做的。該單位總幹事李波透露,此次長達5個多月的調查走訪,最初通過該單位會員舉報,因為許多會員就居住在疑似蘋果代工廠附近。

竇小姐說,與他們合作的幾個環保團體都是民間的公益團體,是非政府組織。她說,環境污染問題雖然是由政府相關部門負責督導、檢測,但基於一些客觀現實情況,政府的行政監督與執法確實做地不夠徹底,所以環保團體所做的調查,是以能夠具體的推動國內環境污染的治理、環境政策的改善為目地,期望引起政府、社會大眾對環保的重視,遏止這些品牌的供應鏈上的污染。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複雜外包關係,和代工生產鏈條,讓環境和社會責任的界定變得比較麻煩,蘋果賺取超額的利潤,就沒有理由把其供應商對環境污染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在各方關注下,蘋果公司表示,會根據環保組織的報告內容,去瞭解相關供應商的環保情況,蘋果公司也願意與環保組織建立對話機制。據馬軍表示,蘋果告訴他,他的名單上有一部分工廠並非這家美國企業的供應商,但並未具體說明。

為提高品質使用非法的工藝流程

在長達60多頁的調查報告中,被提到的公司有廣州及武漢的名幸電子、昆山凱達電子和鼎鑫電子、深圳市危險廢物處理站有限公司、蘇州的百碩電腦、凱碩電腦等29家公司。蘋果本身並不直接從事任何製造,對外並不透露供應商的名稱。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因為蘋果對零部件的要求非常高,供應商被退貨風險很高,如果產品品質跟不上就賺不到錢,所以一些供應商鋌而走險,使用非法的工藝流程。此前媒體曝光的勝華科技「使用正己烷代替酒精,讓員工擦拭蘋果手機顯示幕」而造成137名員工毒害事件,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基本上每家電子代工企業都有各類的污染」

由於工業的發展造成的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嚴重影響居民的健康。環保團體認為現在迫在眉睫的事就是遏止這些品牌的供應鏈上的污染。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昆山新城的凱達電子與鼎鑫電子被指排放污水和廢氣,造成鄰村居民批量患上癌症,截至目前已查出罹患癌症的超過20人。媒體指出,一位專職該2家電子公司仲介的服務人員說:「基本上每家電子代工企業都有這樣那樣的污染情況,哪一家沒有?」

某政府官員承認,凱達和鼎鑫的污水的確都排進了河中,但兩家企業的污水的排放大部份都是達標的。《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中引述官員的解釋:「儘管監測報告達標,但聞起來肯定還是有味道,因為企業達標的標準是按工業區的標準,這和居民區的標準是不同的兩個概念。」

今年7月份綠色和平組織發表的《時尚之毒:全球服裝品牌的中國水污染調查》調查報告說,14家全球服裝品牌的供應商分別向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水體排放了多種有毒有害物質,造成中國水污染。這些毒物會改變某些生物體的性發育,其中最顯著的是魚類的雌化,人體淋巴細胞中DNA也可能受其破壞。

水污染各地頻傳

近年來水污染事件頻發,最近福建閩侯縣白沙鎮因多家企業排污,致使大目溪受到嚴重污染,當地村民感歎道「以前到大目溪,隨便什麼時候下去都可以撈滿一桶溪螺,現在連溪螺的影子都不見了。」 

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黃田鎮到水口鎮一帶的閩江水面,近日也發生了大規模死魚現象,僅黃田鎮養殖戶死亡的魚就達8、9百萬尾。政府部門認為是水中缺氧,但漁民稱在水中打上氧氣,但絲毫未發生作用,否定了官方的說法。他們認為是附近幾家工廠,包括生產抗生素的藥廠、做工程機械的鍛造廠和造紙廠等,利用近日的大雨,偷排工業污水;該死魚事件發生後不到2天,9月1日閩江下游又發生大規模魚死事件,養殖戶們損失慘重,為此非常恐慌。

京杭大運河今年8月間漂浮大量死魚,通州區水務局工作人員承認,該運河河水污染比較嚴重,魚類根本無法生存;網友認為,大運河附近有工廠往河水裡排放污水,水質差可能與此有關。8月22日,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發生大面積死魚事件,原因尚在調查中。

專家的建議

據大陸環境保護總局發佈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稱,大陸近14萬公里的河流中,近40%的河水受到了嚴重污染,該局的調查顯示,自2005年松花江特大污染事件以來,平均每兩三天便發生一起與水有關的污染事故。

專家認為,一系列水污染事件的頻頻發生,敲響環保監管的警鐘。希望各地政府進一步加大排查力度,加大對河流污染企業的監管,避免類似事件一再發生。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教授胡光偉則認為,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水環境保護的各項法規,加大對違規企業的處罰,並制定相關政策,激勵更多的企業加強污水治理。

原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企劃處處長張良任,在《環境污染積重難返中共陷難題》一文指出,自從1978年中國進行經濟的改革開放,在經濟方面確實有所增長,但是隱藏在背後的問題卻不容忽視,尤其在環境及污染方面。中國大陸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不僅是中共的大問題,也影響到台灣、港澳,乃至於遠在美國等地,已經成為國際關切的焦點。對環境的嚴重破壞,除自然災害外,其元凶禍首是只問發展、不管環保的經濟發展政策,在很多方面已造成積重難返的情況。

相關新聞
新西蘭眾多的牛羊造成水源污染
溫哥華今夏涼爽 污染和火災減少
南京金川河變「血水河」 污染源成謎
蘋果在華零件供應商被指污染環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