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巨大苦苓樹 嘉縣列入保護

人氣: 6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5日電)嘉義縣竹崎鄉光華村有1棵巨大的苦苓樹,樹高32公尺、胸圍6.2公尺,是目前所知台灣最高大的苦苓樹,由於樹形優美,生長旺盛,不僅地方視為寶貝,也被縣府列為珍貴老樹保護。

根據嘉義縣政府農業處調查,嘉義縣目前列冊保護的珍貴老樹有15種、91棵,其中列入保護的苦苓(苦楝樹)僅1棵,也就是位於竹崎鄉光華村頂笨仔的苦苓老樹。

頂笨仔文化協會理事長劉寧鎰表示,頂笨仔社區這棵苦苓老樹,樹齡約有180年,樹冠幅廣達80平方公尺,是先民自福建永靖來台開墾時,由客家籍的劉姓「開基祖」親手所植。

劉寧鎰指出,根據劉氏族譜記載,劉氏祖先是在清乾隆5年(西元1740年)渡海來台,先在梅仔坑(今嘉義縣梅山鄉)一帶開墾,後移居竹崎鄉復金村,直到180年前才定居光華村。

他說,光華村頂笨仔早年是一片蠻荒山林,山形陡峭,先民多不願前往開墾,只有3戶劉姓人家願意前往墾植,因此這3戶人家被譏為「頂笨」,而「頂笨」在客家話中,就是「最笨」的意思。

劉寧鎰表示,「頂笨仔」部落的名稱,雖然不雅,而移居當地的客家人,後來與閩南移民混居,早被閩南人同化,因此當地的客家後裔,如今已不會講客家話了,但仍保留客家傳統精神。

頂笨仔文化協會前任理事長劉嘉南指出,位於嘉159甲縣道39.5公里路旁的這棵苦苓樹,由於相當高大,樹形優美,早已成為頂笨仔部落的地標,地方對這棵老樹都相當珍愛。

兼身社區解說志工的劉嘉南表示,苦苓又名苦楝、川楝子、森樹、翠樹、紫花樹、旃檀,木材可製作家具,種子就是可當藥用的「金鈴子」。

劉嘉南指出,這棟苦苓樹高約32公尺,樹幹非常筆直,粗大的樹幹到了離地18公尺處,才分為8個分枝,分枝處寄生有山蘇、崖薑蕨及野藤等依附植物,雖然被稱為老樹,但生命力仍十分旺盛。

他說,苦苓的閩南語與「可憐」諧音,加上名稱裡有個「苦」字,聽起來不太吉利,因此閩南人多不願栽植這種樹木,深怕厄運上身,困苦連連,這種迷信也連帶影響客家人。

至於劉氏「開基祖」為何要種下苦苓?是否寓意先民渡海來台之苦?或暗喻開墾之苦,抑或有其它用意?如今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移居當地的客家後裔,具有耐勞克苦的精神。

劉嘉南說,苦苓在民間信仰中,存有許多禁忌,例如它的樹心是黑色的,因此不能用來做神桌,也不能作墊腳;在喪葬文化中,父喪,孝子要持竹竿,表示父親氣節常存;母喪,孝子要持苦苓,代表懷念母親含辛茹苦恩情。

另外,根據民間傳說,明朝開朝皇帝朱元璋,在未入皇覺寺出家前,曾在苦苓樹下休息,因為被掉落的苦苓子打到癩痢頭,痛得他破口大罵苦苓樹「會死過年」,因此苦苓樹在新年前,葉子都會掉光。

劉嘉南表示,苦苓樹是落葉喬木,到了冬天,樹葉當然會掉光,直到來年春天,還會再長出新芽,先民以朱元璋的傳說故事,來形容苦苓這種落葉喬木的特性,也很有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