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連任 日媒關注兩岸發展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1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曹姮東京15日專電)日本各大報紙今天大篇幅報導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連任成功的消息,「讀賣新聞」更以頭版頭條報導,「朝日新聞」和「日本經濟新聞」則在頭版報導,針對兩岸關係的展望進行分析。

讀賣分析今後兩岸領導人會談的可能性,指出中國大陸可能趁機打出包含統一及簽署和平協議等政治協商的議題。

報導指出,儘管馬總統在國際媒體記者會上表示「訪問中國大陸的可能性很小」,但他並沒有否定。讀賣認為只要馬總統能克服守住總統的身分、不觸及政治問題等條件,就有實現兩岸領導人會談的可能。

但讀賣也引述北京的政治學者談話指出,台灣如果只想坐收經濟成果的話,中國大陸方面是不會允許的。

報導還引述一位經濟分析家的看法指出,中國大陸觀光客到台灣,除了某種程度的經濟效果之外,並無其他成果,而且這點也被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拿來攻擊馬政府施政導致貧富差距擴大。

台灣的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吳釗燮對讀賣表示,在國際會議等場合,中國大陸逼台灣使用「中國台灣省」的名稱,使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成為既成事實。

報導分析,兩岸關係今後主要有5個焦點,分別是「彼此對台灣地位認知的不同」、「進行政治協商」、「美國出售新型武器給台灣」、「簽訂投資保護協定」、「擴大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降低關稅對象」等問題。

「朝日新聞」則報導,兩岸是否簽署和平協議將是今後的焦點。提供馬政府兩岸政策建言的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理事長趙春山認為,簽署和平協議還需要時間。

趙春山對於和平協議的看法持謹慎態度,但認為如果兩岸能簽署和平協議,從此和平相處的話,台灣人民、美日也能接受,這就與統獨問題無關。

朝日引述提供蔡英文兩岸政策建言的前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陳忠信的話指出,北京政府要求台灣進行政治對話的壓力趨強,馬總統的抵抗力似乎不夠強,無法令人樂觀。

朝日也分析了中美兩國都盼兩岸維持穩定關係。報導說,原先預測這次總統大選,馬英九與蔡英文是平分秋色的激戰,但結果兩人得票數有段距離,這讓中國大陸對於利用經濟的恩惠來拉攏台灣的手法更具信心,今後兩岸交流的領域可望擴大。

不過,報導也說,相較於上次總統大選,這次大選結果,雙方得票數差距縮小,這表示著打「經濟牌」不見得能讓台灣人民支持國民黨,或者是讓台灣人民增加對中國大陸的親近感。

報導說,馬總統要真正進一步跨進所謂的簽署和平協議等政治領域,並非易事。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賈慶國指出,要拉攏台灣民心,中國大陸本身在政治改革及法治建設等多方面都須做出改變。

報導指出,美國也很重視兩岸關係的穩定,這和中國大陸的立場一致。美國雖擔心中國大陸在台灣海峽的軍事平衡上佔優勢,但對馬政府致力改善兩岸關係也給予肯定。

去年9月在中國大陸強烈反彈下,美國雖沒出售F-16C/D戰機給台灣,但還是同意改良F-16A/B型戰機性能,依然展現維護台中美關係的誠意。

朝日報導,美國11月將舉行總統大選,選前不希望出現其他令人不安的因素。儘管美國表面上對台灣的總統大選保持中立態度,但對蔡英文的言行仍懷戒心。

「日本經濟新聞」則以兩岸加強經濟合作,朝向貿易自由化前進為主題進行報導。

報導指出,中國大陸重視這次選舉的結果,主要就是「九二共識」問題。報導引述中國共產黨相關人士的話指出,中國大陸方面的理解是選舉結果,台灣民意承認了「一個中國」的原則。

報導說,在馬政府連任期間,讓人擔心中國大陸會進一步要求台灣進行攸關統一的和平協議等政治協商。

今年秋天,中國共產黨將把權力移交給以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為主的領導班子,對於曾擔任與台灣關係密切的福建省省長習近平來說,將與台灣保持怎樣的距離,成為他首次表現能力的機會。

日經另外以專欄指出,馬總統連任代表兩岸的貿易自由化將持續前進。兩岸去年6月簽署ECFA,馬總統今後執政期間,不僅是商品貿易,在服務產業、投資、糾紛處理等3領域,兩岸可望簽署新的協定,並推動自由貿易圈的形成。兩岸經濟關係愈緊密,對日本等鄰國、地區的企業都有利。

類似智慧型手機的生產,台灣、中國大陸、日本進行分工生產的模式也可擴及其他產品。

今後課題在於形成自由貿易圈的速度。ECFA當中規定有關廢除關稅的產品,僅佔兩岸貿易整體的1成左右,其餘9成的調降關稅談判,是今後重點。

報導說,台灣盼早日實現液晶面板、精密化學品關稅廢除,但這點要與中國大陸談判並非易事,加上在服務產業或投資領域,台灣如果開放市場的話,大陸企業可能大舉入侵,一旦大陸資金流入,台灣的房地產價格飆漲,恐會引起台灣民眾的不滿。

相關新聞
兩督盟:兩岸關係應以人權優先
賴幸媛華府談兩岸關係
亞洲熱點 楊永明演說兩岸關係及策略
美西華人學會18日兩岸關係研討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