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見:世襲雖不遠 自治亦可期

管見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1月20日訊】金正日猶猶豫豫不敢實行市場化經濟改革,中共推三阻四不敢實行民主化政治改革,他們之間,是「五十步」與「百步」的差異;中國要走出困境關鍵是民眾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抗議」,成了2011年國際社會的一個重大主題,在中國,也有相當普遍的表現,特別是廣東烏坎事件中,民眾抗議迫使當局對其村民自治有所讓步,引起廣泛關注,意味深長。而年輕作家韓寒徵求網友感興趣的問題,得到數萬條回應,他以「談革命」、「說民主」和「要自由」作答,其姿態看上去接近官方立場,對權力的批判鋒芒減弱而未被「和諧」,且受到喉舌稱讚,這些敏感話題隨即激起議論之波瀾,也很有意思。

毛後中共政變阻止權力世襲

然而,朝鮮獨裁者金正日逝世,金氏家族年輕人接掌權力,再次顯現其「社會主義」光環下家族世襲的底色,而中國共產黨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既阿諛奉承、又自我標榜,對全體中國民眾而言,實為當頭一棒,不由得驚覺,辛亥百年之際憲政未成,獨裁世襲離我們其實不遠。

十年動亂,毛澤東擊敗黨政官僚集團,幾乎為其家人鋪就了繼承最高權力之路。不過,毛澤東畢竟是精明的政治家,儘管他認定江青毛遠新等輩可以秉承他的思想與意志而延續其「革命」大業,卻也明白,中國民眾既難以跟隨他「反周」,也同樣無法接受公然世襲的權力安排。他只能讓其家人在黨政官僚環伺的環境裡好自為之,能否成事,盡在未定之天。

毛澤東身後,中共黨政官僚以政變手段阻止了毛氏權力世襲,然後改革開放30年,在維持其一黨專政的前提下,艱難地將個人獨裁與集體領導相結合,形成「一代兩任十年」的權力交接模式。中共即將召開它的十八大,如無意外,這種模式可再譜新章,更為常規化,而黑箱之中正在施展的各種動作,儘管不時也在檯面上弄些風雨出來,讓人好奇它的各派之間得失究竟如何,基本格局應不致大變。

羨慕朝鮮中共趨向間接世襲

在中共一黨專政的平台上,個人獨裁在其權力體系中從上到下都還是常態,只是披上一件「集體領導」新式外衣,演變出較為複雜的寡頭獨裁狀態,再加上被它不知羞恥地自我表揚,這樣的形態演變似乎就是了不得的「進步」。不過,它越來越肆無忌憚地放縱其子孫們攫取權力與財富,只是在直接世襲上還很小心而已,同時,它坦率地頌揚朝鮮金氏家族統治,讓人看到,即使在「社會主義」旗幟下,權力的家族世代相傳不僅陰魂未散,甚至可以冠冕堂皇。

細看如此景象,可以明白,中共體制與朝鮮體制,其實都是由前資本主義演變而來,在憲政未能展開之際,依恃「偉大的」黨及其軍隊之強勢,悍然以黨專政取代專制王朝。這兩種形態之有所不同,在於中共體制在較為開放的環境裡進入到寡頭獨裁的境界,而朝鮮體制在封閉中仍敢於直接堅持家族世襲,如此而已。

朝鮮獨裁者不避諱家族世襲,顯然爽快得多。甚麼「主體思想」,甚麼「先軍政治」,與馬克思主義有何關係,人家根本不在乎。相比之下,中國社會自辛亥革命以來,畢竟開放了許多,而所謂「社會主義」的「革命」實踐被中共弄得一團糟,中共諸公不免心虛,不能不費盡心思,將他們自己的私貨打扮起來,吹噓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所謂「創新理論」。這樣,他們向著朝鮮獨裁者望去,羨慕之情油然而生,也就難免。

金正日猶猶豫豫不敢實行市場化經濟改革,中共推三阻四不敢實行民主化政治改革,他們之間,是「五十步」與「百步」的差異,而改革的風險,則顯而易見。

當年毛澤東領導中共,堅決反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市場化改革的浪潮,南斯拉夫工人自治,東歐蘇聯利潤掛帥,特別是赫魯曉夫轉而反對斯大林,在毛澤東和中共眼裡,都是「修正主義」。等到毛澤東發現,自己身邊的黨政官僚集團之領袖就是「中國的赫魯曉夫」,他不惜發動「文革」把中國折騰得天翻地覆,也要防止發生「資本主義復辟」。這個「革命」的副產品,是為毛氏小集團騰出了權力空間,可憐他們立足未穩,還是被打倒在地。改革雖難以展開,直接世襲終究也難以成功,現在出現間接世襲的趨向,能否有更大成就,還不好說。

民眾自治本身具有某種革命性

中共幾經周折走上了市場化經濟改革之路,不過,它顯然看到,較為徹底的市場化,不僅勢必瓦解它目前尚在堅持的國有經濟體制,也不可避免將推動民主化進程,從而動搖它的一黨專政。中共擺脫了毛澤東束縛,然而毛澤東的幽靈還附在它的身上。它出於本能,要從市場化改革的路上縮回去,不僅矢口否認政治改革滯後於經濟改革,經濟上大踏步「國進民退」,而且臉不變色心不跳地向西方國家要求「完全市場經濟地位」,趾高氣揚地向全世界示範它的「中國模式」,一不留神,毛澤東的基因即顯現出來。

毛澤東的「社會主義」,其社會基本矛盾,是國有體制與社會化生產力發展之間的矛盾,而民眾與權勢階層之間的矛盾,則成為社會主要矛盾。毛澤東發動「文革」,意在反對「修正主義」、反對「資本主義復辟」,而「打倒走資派」一呼百應,其實正是民眾與權勢階層之間矛盾藉機爆發。中共在毛澤東逝世後順應民意、否定「文革」,進而推動改革開放,走向市場化,中國自然出現轉機,然而近年來,中共向後退去,那麼,社會矛盾也就再度尖銳起來。

跡象之一,是社會輿論中對「革命」的關注度上升,甚至陡然間變得引人注目,同時,對「革命」的擔憂也明顯出現,韓寒的議論即為其典型表現。擔憂或恐懼「革命」,乃是希望中國不要再次走進「同一條河流」,畢竟,「革命」之覆轍已經不少,而市場化進程極其艱難,中國社會在現代的門檻附近長久地蹣跚,而新老官僚們對這一沼澤地帶更是癡迷般的眷戀。

中國城鄉正在出現許許多多的抗議活動,「革命」者自然希望星火燎原,眾多的抗議活動聚集為滔天浪潮,推翻共產黨專政,而這樣的圖景,大體上仍未脫離過去的「革命」模式。不久前那部電影《讓子彈飛》,裡面有句台詞,「沒有你,對我很重要」,讓人覺得很敏感,也讓人覺得很興奮。

而烏坎村的村民,他們沒有揭竿起義,沒有鬧革命,他們在自治中抗議,在抗議中自治。那自治是宗族自治也好,是民主自治也罷,很簡單,很自然,有激情,又不失鎮定,卻使得那些抗議更有了些深刻意義。

其中的啟示在於,民眾的自治本身,就具有某種革命性,也就是,自己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在這個意義上,分散的抗議即使前途渺茫,即使未能很快「星火燎原」,只要能夠對民眾自治有所推動,同樣「對我很重要」。

——原載《動向》雜誌2012年元月號

相關新聞
金正男公開質疑三代世襲
南韓媒體:金正男質疑金正恩接班體制
金正男:毛澤東沒搞世襲 金正恩憑甚麼?
金正恩大權在握?金正男:政權走向瓦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