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國吐瓦魯與世界地球日

吳郁娟 撰文、攝影

人氣 10
標籤:

每停留一個地方,寄明信片是我的習慣。

一張薄薄的明信片,除了傳達落筆時的情境與心境之外,另一面的影像可以給予收件者無限想像。剛到吐瓦魯之後,我們迫不及待詢問如何從地球上人口第二少、面積第四小的國家寄出明信片。但是吐瓦魯郵票局發行的明信片種類竟然只有十種,且清一色是鳥類。加上島內沒有印刷業或美工編印公司,這批鳥類明信片還是從斐濟運送來的。於是,觀光志工Misitaka遂興起跟國內派遣組織申請經費的念頭,利用印製明信片來推廣與行銷吐瓦魯之美。

「玩」的時機來了
2009年底,我收到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定期寄來的電子報,內容介紹明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Earth Day)40周年。世界地球日是一全球性環保運動,1970年主要由美國民間發起,督促政府重視環境議題,總部設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經常聯合全球的非政府組織(NGOs)串連各國的環境運動。

我身在環境變遷最前線的島國,怎麼可以缺席?直覺,時機來了!絕對不能一個人玩,那太無趣,力量也有限。當然要找一起在吐瓦魯打拚生活的志工們與役男一起參與。於是,我們五人常在晚餐、游泳或哈拉時相互討論,規劃「玩」的方式,並且希望達到三個目標:一、活動一定得讓島民有參與感,這是最重要目的。二、除了在島上宣傳之外,還能跟外國朋友介紹交流,提升能見度。三、要切合世界地球日40周年的主題——綠世代(Green Generation)。

大家集思廣益之下,終於確定遊戲規則,並且訂定行動策略。第一步:我們拜訪郵票局,希望郵票局能發行一款世界地球日40周年的紀念郵票。第二步:我們向學校的校長和老師們介紹世界地球日的概念,並且表達想要舉辦繪畫比賽,題目是「彩繪我的家」(Drawing My Home),優勝的作品會印製成郵票發行。第三步:大家各自挑選拍攝吐瓦魯的滿意照片,交由Misikata製作成明信片,總共八款,包含自然風景、文化特色,由美工繪圖超強的役男Benny設計活動海報、紀念章與郵票的樣式等。第四步:收件人要寄給誰呢?既然是世界性的活動,當然要寄到全世界。

慶祝世界地球日40周年的明信片

把吐瓦魯寄到全世界
我們主動聯繫網路上頗有名的明信片交流網站Postcrossing(網址www.postcrossing.com),這網站自2005年設立以來,提供世界各地的明信片愛好者一個交流平台,上網免費註冊會員後,能跟其他國家的會員交換明信片。我主動聯絡網站負責人Paulo後,說明整個計畫的構想,沒想到Paulo完全沒猶豫地立刻回E-mail答應。之後,雙方討論出以世界地球日的日期4月22日,從吐瓦魯寄出422張明信片給會員,命名為Send Tuvalu to the World。想不到此消息一發布,幾天之內,回覆的留言遠超過422則。原來這海角小島的郵戳這麼搶手!

慶祝世界地球日40周年的明信片

最後一步,郵票、明信片及收件者都有了,寄件人呢?當然是吐瓦魯綠世代的代表——小學生。剛好計畫執行的最後幾周,外島的小學生們搭船來首都參加兩年一度的校際運動會。我們趁學生休息時間,徵詢老師同意後,帶著自製海報向學生說明世界地球日的故事,並以吐瓦魯的環境現況分為四個小主題,分別是海洋多樣性、健康蔬果、垃圾分類、氣候變遷,希望傳遞保護地球、愛護家園的概念。最後我們秀出八款明信片。在影像媒體資訊缺乏的島上,學生們看到自己居住的家園被印成明信片都感到很新奇,驚呼連連。我們順勢一說:「請每個人在明信片背後寫下或畫下吐瓦魯,讓我們把吐瓦魯寄到全世界!」

慶祝世界地球日40周年的明信片

每一張明信片都無價
我們五個帶著海報道具與很多很多的明信片,頂著烈陽,氣喘吁吁地騎單車在島上來回穿梭,拜訪學生休息的聚會所(Maneapa)。大約拜訪十個場次之後,終於收集到約500張明信片。每一張明信片都寫或畫著他們心中的吐瓦魯,每一張都是無價!

向學生們介紹來自世界各地的明信片

我們在跟學生說明地球日的過程中,驚喜連連。有次收集完明信片要離開前,四、五十個孩子為了感謝我們的到訪,齊聲唱起一首又一首嘹亮中帶點童音的吐瓦魯歌曲。雖然我聽不懂歌詞,那氣氛卻令人起了雞皮疙瘩,非常感動。接著,我們五人進行最後流程——家庭手工時間。大家挽起袖子,一起貼郵票、確認收件人地址、貼上地址名條,拍照存檔等。最終結算共寄到六十個國家,422個收件者。我想像著Postcrossing會員們收到明信片的興奮表情,自己也覺得開心。

4月22日地球日當天,郵票局員工還熱情邀請我跟Misitaka穿上傳統草裙,然後跟局長一起蓋下首日封紀念章,完成世界地球日40周年紀念郵票的發行儀式。2010年7月開始,我們陸續收到在世界各地的收件者寄來充滿驚喜與感動的信件。大約七成的收件者表示,以前從未聽過吐瓦魯,但手中的明信片讓他們驚豔,孩子們的文字或圖畫讓他們感動!其中還包含好幾位台灣會員。

經過地球日活動,我的生活步調漸漸輕快起來,像吐瓦魯的歌曲節奏。當志工,忘記薪水高度,努力建立在異鄉生活的喜悅就是這種感覺吧!把2009年末那不知所措與想回台灣的情緒慢慢放下,一點一滴建立我能享受其中的生活步調。

第二年的世界地球日,我把主題訂為「Play with Earth」,帶著世界各地寄來、數百張描繪著各國風光的明信片,搭船前往外島,停留數天到一個月不等。我走遍每一間學校,對孩子們說:「還記得去年我們寄了明信片嗎?我們收到好多好多回信喔!我們來看看這位朋友寫什麼?有誰要幫我念明信片內容嗎?」阿拉斯加冰河、台灣黑熊、日本神社、巴西雨林、歐陸火車、非洲動物大遷徙……我手中的明信片變成了哆啦A夢的任意門,帶著孩子環遊世界一圈,再從中加入環境保護的意念。

藉由兩年世界地球日活動,我慢慢觸摸到這一群大海的子民,他們的文化、傳統、習俗與價值觀。地球不大也不小,每個民族、島嶼的文化都是獨一無二。島民試著去了解世界,而世界,包含我,卻是如此不了解他們。

--轉載 華成圖書《海平面上升最前線.吐瓦魯》@

相關新聞
暖化「吐瓦魯」恐滅國 攝影師留念
世界地球日   台鐵推綠色旅遊
世界地球日 愛地球繪圖比賽
世界地球日 啟動十億綠行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