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興大食安論壇 聚焦環境荷爾蒙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2年11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中興大學推廣有機校園近10年,在堅持不用農藥的理念下,如今校園因回歸生物界相生相剋的理,讓自然界循環達到平衡後,師生健康也因此獲得保障。今年成立的「教職員工城鄉服務社」,希望能進一步凝聚環保思維,並透過交流與回饋,將成果推廣到社區,成為改變社會的具體動能。

第一場食品安全專題論壇活動,上週邀請著名化學教授鄭政峰主講,除了社員,包括社區發展會總幹事及里長多人與會,就「食的安全」討論現代文明的健康觀點,

曾因任職的工廠掉落幾隻不明原因的飛鳥,遠赴美國攻讀博士的教授鄭政峰,以他所專長的化學檢測技術背景,配合長年積累的環保工作經驗,對於目前「食」的生態,揭示重視「口味」背後隱藏的危機,及人類身處文明生活產物的汙染,包括農藥、塑化劑、清潔劑等等,及日常使用的餐具、容器,許多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都壟罩在「環境荷爾蒙」的危機中。

貢丸加了「硼砂」有「Q」彈的感覺;豆芽放了「除草劑」就會少了鬚根;食物要提「鮮」可加「谷胺酸鈉」;而近日幾款泡麵、調味粉都也驗出一級致癌物「苯芘」。不肖商人在追求利益前提下,消費者為追求「口味」、「口感」,長期以付出健康為代價。

「如何杜絕農藥、致癌物等等,殘留在體內?」鄭政峰教授提出了「量」控制,在製造生產食物的過程中,既然無法避免使用化學相關製劑,就必須減量,讓身體去「自然代謝」;而蔬菜在透過「炒」的過程,也可讓許多化學成份溶解或粘附在油中,這樣就可以避免將農藥吃進肚子。

而回歸自然、有機,是一條需要社會集體努力的目標,鄭政峰從「經營者的良知」、「消費者付費」,以及「生產履歷」的概念說明,他提到,台灣目前幾套系統,如「吉園圃」是屬GMP的安全用藥檢測、CAS也只是限制用藥,台灣有機的環境尚未建立。

與會的自然生態保育社長楊硯宇則提到,有機校園使用的微生物控制,是否真的安全?鄭政峰則表示,使用大量的外來物種包覆在植物上,對生態的衝擊,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但他認為「微生物製劑」若過量,有可能潛藏看不見的危機,這部分是需要規範的。

(責任編輯:羅令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