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與中國留學生共談「海歸」問題

人氣 25
標籤: ,

【大紀元2012年11月17日訊】(自由亞洲電台) 紐約州瓦薩大學(Vassar College)周宇教授應邀在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介紹中國大陸和台灣留學生「海歸」的情況時,指出了大陸海歸面臨的困難。

周宇教授談到,留學生回國多是在離開二十年後:花了五年讀完博士,工作十五年積攢經驗。這時往往遇到西方社會的「玻璃屋頂」。近十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在國內的混的比在國外好」,留學成為在國內事業的準備。另外,國外生活的寂寞,也使很多留學生想回到自己熟悉的社交圈。「海歸」集中在靠近大城市的高科技園區。例如北京中關村就集中了中國海歸的四分之一。

但中國大陸「海歸」回國後面臨一些困難,例如缺乏本地資金,很難從中國的證券市場和銀行獲得金融支持;另外,對商業環境不熟悉,而且中國的商業環境還有待發展;海歸做的比較成功的都是與當地商人和專家融合得比較好的。

周宇認為,中國政府為招攬人才回國開出優厚條件,同時也為海歸製造了「區別對待」的障礙。

周宇:「’千人計劃’倒是很誘人。但是待遇上差別過大並不是一個健康的政策,等於人為製造了階層差別。長期來講,海歸要把自己帶來的技術轉化為產品,需要與當地企業融合。很多當地人可以理解政府對海歸的優待,不過妒忌還是有的。其實,公平和透明的環境對海歸更有利。」

其他的困難包括,政府的規定變來變去,具有不確定性;高技術在中國還找不到市場。一位「海歸」 設計的遠程診療軟件,甚至在非典(SARS病)期間都推銷不出去,最後還是美國公司出價1千8百萬美元購買。周宇說,她採訪的一位中關村「海歸」人士抱怨,設計的軟件需要「投胎」變成硬件才能被算作產品。

另外,中國政府的政策是對外籍人士不給長期簽證。周宇認為,何時中國政府對內部的管理有了安全感,這一現象才會扭轉。

一位大陸留學生對記者表示,身邊的很多留學生也都是想為祖國效力,先積累工作經驗,「最終要回國」。尤其這一代都是獨生子女,想回到父母身邊。她認為政府給海歸買房買車並不能解決一些長期積累的根本問題。

大陸學生:「他們想在矽谷做一個創業公司的話,非常容易。從手續上來講,非常簡單。還有各種各樣其他方面環境的支持。比如在斯坦福那一帶有很多創業週末。各種各樣的人都可以過來,有天使投資人在那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近,你可以得到的資源比較輕鬆。相比來講,在國內,一些很簡單的事情變得很複雜。」

除了在國內上網困難,無法分享Google doc,她感到資源被嚴格控制,使得人們處於爭鬥妒忌的狀態,平常小事變得艱難,缺乏服務精神。

大陸學生:「我們很怕一些很小很小的辦手續的人會百般刁難。比如說在國內我們去學校的教務辦公室辦個成績單,大家都專門寫tips怎麼對付辦成績單的’大媽’。(笑)整個環境好像大家不開心。覺得資源很有限,人都會變的比較有敵意吧。 」

她承認歸根到底是政治體制的原因。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記者紫荊發自紐約的報導。

(責任編輯: 李明)

相關新聞
中國留學生輸出量近30萬 全球居首
海歸中國留學生看「海待問題」
留學英國:16歲以下留學生簽證不受限
網曝50萬賣北京戶口包工作真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