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專訪台港電影大導演郭南宏談賣座8大要點

人氣: 28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2年11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台北報導)《俠骨柔情──電影教父郭南宏》由資深影評人黃仁編撰,並於台北舉行新書發表會,記者專訪曾經導演過100部電影,縱橫武俠片與愛情片的暢銷台港電影大導演郭南宏,他說,電影的責任不要教壞世人,裡面描述到的劇本、音樂、畫面有文化及藝術,另外娛樂很重要,要把教育摻在裡面。他強調,電影有社會教育的責任,主題一定要明確,導人為善,亦即「善有善果、惡有惡報。」郭南宏指,電影產業一定要有回收成本的觀念,否則後繼無力,這是殘害電影產業,從他見證台灣電影60年發展史的歷練,郭南宏將電影賣座總結內容有八大要件。

《俠骨柔情──電影教父郭南宏》由資深影評人黃仁編撰,並於台北舉行新書發表會,台港電影大導演郭南宏與黃仁合影,郭南宏笑著跟記者說,他們兩人年歲加起來有168歲。(攝影:鍾元/大紀元)

從小家教甚嚴

郭南宏說,黃仁和他認識50幾年,是台灣電影界最資深而權威的影評人,黃仁提議要幫他寫一本書,他感到很高興。郭南宏笑著跟記者說,他們兩人年歲加起來有168歲。黃仁介紹郭南宏為人正派,無不良嗜好。郭南宏告訴記者,他的父母是基督教的長老會成員,他都有跟著去做禮拜,父母從小嚴格教育禁止喝酒、抽煙、打牌,而他個性也不喜交際,在有大名氣後也很警惕言行,熱愛工作的他的製片、編劇、導演、行銷及投資都在行。他因為熱愛台灣,2004年舉家從居住38年的香港回到故鄉高雄市定居。

1977年《太極元功》從香港請來武術指導泰斗袁和平拍攝,當時袁和平還沒拍《蛇形刁手》及《醉拳》,郭南宏為搶先發現袁和平的武術精湛跟高超武術設計能力,並拍出百分之百動作精彩的好戲而感到非常幸運和高興。(圖片來源:黃仁編著《俠骨柔情--電影教父郭南宏》)

香港大製片家黃卓漢起外號「郭大膽」

《俠骨柔情──電影教父郭南宏》可說是半部台灣電影史,郭南宏希望喜歡電影及所有電影界後期年輕人知道台灣60年來拍電影過程的辛苦。1962年郭南宏就是台灣電影第一代的經紀人,1961年起郭南宏還辦「影劇人員訓練班」,免費教授表演與編劇,至今他還在大學教授電影劇本創作等課程。

他認為劇本是一部電影的核心,沒有好的劇本不可能拍出好的電影,「學生一定要多寫、多拍、多練習,沒有其他的途徑。」郭南宏導演的八成新片堅持培訓新人起用新人,他認為新人像一張白紙可塑性高,只要給他徹底的教育,好的劇本讓他演,有好的導演拍就會捧紅,也是因有的明星大牌了,或外面也有其他公司搶演員拍戲檔期的緣故。

[[5]]

1965年《鹽女》,郭南宏拍攝《鹽女》與女演員艾黎的工作照。(圖片來源:黃仁編著《俠骨柔情--電影教父郭南宏》)

投資拍國父傳的香港大製片家黃卓漢看到郭南宏,對香港的朋友說:「你看!郭大膽來了!」黃卓漢認為,一部電影要那麼多錢投資,怎麼沒有半年、一年又捧出個大明星,而且他們都是第一次演電影,怎麼在郭南宏手裡就變成大明星了。

1977年《火燒少林寺》,歷經一年半才殺青,他動用幾乎所能動用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是台灣電影產業獨立製片公司50年來投資最鉅大的古裝武俠片。(圖片來源:黃仁編著《俠骨柔情--電影教父郭南宏》)

演技勝於外型 演員本身素質重要

郭南宏認為,做一個演員必須能得到導演的信任,導演對於演員的選擇,注重演技勝於外型,演技好的演員能令人感動甚至流淚或拍案叫絕,有些外型好的演員始終未能得到飾演一部片中的重要角色的機會,這完全是在於他本身的素質不夠。「要做一個多方面能勝任的優秀演員,不要光想做一個美麗或英俊的木頭演員。」

《台北之夜》由寶島歌王文夏與丁黛合拍創下台語片票房紀錄。(圖片來源:黃仁編著《俠骨柔情--電影教父郭南宏》)

導演除了對身段(比例)和臉孔(輪廓)的外型要求,還要求演員需有演技潛力,而且其外型及內涵也需要有特別氣質和魅力。在肢體表達上不斷地學練。對生活環境中的人、事、物有著深入的觀察與了解;還得涉獵文學、歷史、藝術、新聞、電影和電視觀賞等廣泛吸收知識和領悟,一定要有演什麼角色就能像什麼人物的本事,而且應有不成功誓不罷休的雄心壯志和旺盛企圖心及耐力。還有一定要找機會看看別人演戲的專心和努力;另外還要時刻有「驕者必敗的警惕」。

台灣的電視知名製作人周遊演郭南宏導演的台語片《歡喜過新年》一炮而紅之後,《三八阿花》系列片演不完、讓周遊從此有主演的資格,在台語片佔一席之地。(攝影:鍾元/大紀元)

《三八阿花》系列 周遊從配角一炮而紅成主角

1964年郭南宏拍台語片《歡喜過新年》是一部熱鬧的為新年應景的喜劇影片,他想找一個新人來演「三八阿花的大配角」,周遊來面試一見面就大嗓子向郭南宏說:「郭導演,我最會演三八女人了,這個角色我一定演得很精彩,請相信我。」

三八阿花是本省女性熱心、雞婆、無私奉獻、愛管閒事,常鬧笑話不以為恥的傻大姊型。周遊在記者會說,郭南宏導演提攜她演三八小妹,「那時候我主演到所有的主角,都來當我的配角。」從《歡喜過新年》一炮而紅之後,《三八阿花》系列片演不完、讓周遊從此有主演的資格,在台語片佔一席之地,後來成為台灣的電視知名製作人。

2011年在台南舉辦第四屆神洲國際電影節,展出郭南宏導演的電影海報展。(攝影:孫幗英/大紀元)

電影賣座內容有八大要件

「電影產業最重要一定要有回收成本的觀念」,郭南宏表示,電影不能完全談藝術,電影一部戲花了老闆投資幾千萬元、幾億元,以及一大堆人的心血,花一年、二年的工作,如果沒有回收血本後繼無力,這是殘害電影產業。他強調,沒有成功的劇本千萬不要去投資,「我呼籲製作群重視劇本,不能自己興奮就要拍了,現在年輕人很容易滿足自己的劇本,這不可以的。」他說,如果要顧到不讓老闆賠掉血本,電影賣座內容的八大要件很重要,這也是郭南宏在電影界幾十年歷練的心得。

第一、創新:觀眾絕對不喜歡炒冷飯的作品。
第二、娛樂:不僅是讓觀眾開心、讓他爆笑、拍手叫好都可以。郭南宏舉例,他的功夫片《雙馬連環》、《少林功夫》、《太極元功》在美國紐約42街上映時,大半都是黑人在看,那些黑人邊看邊在走道上學習招數還在叫著。

第三、要懸疑:不能看這場戲就知道下一場,要讓觀眾去追,有很多謎底讓他一直追下去,但後面一定要有解答,不能有頭無尾沒有交代。

《小妹》,郭南宏力捧16歲的恬妞,為她編劇導演的文藝片,以高中女學生的感情糾葛和小人物的愛心為題材。(圖片來源:黃仁編著《俠骨柔情--電影教父郭南宏》)

第四、感動:不管寫親情、愛情,就是要讓人家感動。郭南宏說,他一百部戲都是有寫情感,沒有情感的電影就像半死人一樣,就是要寫動物都要有感動。

第五、張力:高潮迭起,一部電影通常100分鐘到2個鐘頭,最少要有10個高潮,觀眾坐在電影院黑漆漆的看10幾分鐘,當看不出什麼精彩內容後,他會馬上下定論,「今天損失大了,來這裡浪費我的時間和錢看一部爛戲。」郭南宏說,不能讓觀眾有這個心理,要讓他們愈看愈入戲,愈看愈精彩、愈看愈緊張,一直要讓觀眾有追下去的張力。

第六、主題:電影一定要有正確的主題,裡面要導人為善,有普世之愛,不能很殘酷、很冷酷、沒有情感的,都是壞人的。郭南宏說,壞人最後要認錯、投降、自首,也就是「善有善果、惡有惡報。」

曾經導演過100部電影,縱橫武俠片與愛情片的暢銷台港電影大導演郭南宏。(攝影: 李願 / 大紀元)

第七、賣點:投資人、製片人、導演、行銷人有無慧眼看出劇本的賣點和精彩很重要,行銷專業人因為懂市場,他要綜合6個項目的賣點評估劇本,到時候在電影市場推出究竟能賺回來嗎?郭南宏指,在韓國、美國一部電影要開拍之前,還要請一些對市場賣座的紀錄,以及有研究觀眾心理的人來看劇本。他舉例《我的野蠻女友》的劇本經營了2年,因為行銷專家評估後認為還不夠好,劇本翻修了3次花了幾百萬多賺了幾億元,最後美國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的夢工場還向韓國買版權拍英語版。另外,台灣導演魏德聖的 《海角七號》賣座5億3千萬元,現場觀眾3、5分鐘就一個爆笑,做到以前從未做到的觀眾娛樂路線、片中七封情書也很感人等因素,加上行銷大成功;周遊的大兒子導演馮凱的《陣頭》賣座3億1千多萬元,也是因為劇本關係及手法流暢。

第八、訴求:編劇有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他刻意要放進去的思想營養,有些編劇有特地的伏筆,在作品裡連帶出他的看法,但不是要洗腦的毒素。或者每一個導演都有他的風格,加進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特地要給觀眾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導演也有特別的訴求,比如美國片明明結束了,這個人死掉了,觀眾已經滿足,但他突然間兩個畫面,那個人還出來可能是要拍續集,這就是導演的訴求。

《一代劍王》是郭南宏導演的第一部武俠片,他受邀去參加第6屆巴黎電影節時,當《一代劍王》放映完之後,觀眾非常激烈地鼓掌,還讓他忍不住熱淚盈眶,因為這部影片裡好幾個演員都不在人世了,只留下電影的影像讓人懷念。(圖片來源:黃仁編著《俠骨柔情--電影教父郭南宏》)

第六屆巴黎電影節

2008年法國文化部駐台辦事處文化參事來找郭南宏,邀請郭導演去參加第6屆巴黎電影節,向來重視保存全球電影文化藝術的法國巴黎市長專函寫信邀請他擔任第六屆榮譽主席去主持三場國際論壇,並為他舉辦「向世界武俠大師致敬─郭南宏的武俠電影回顧展」,他帶《一代劍王》、《少林寺十八銅人》、《鬼見愁》、《太極元功》去放映,當《一代劍王》放映完之後,觀眾非常激烈地鼓掌,還讓他忍不住熱淚盈眶,因為這部影片裡好幾個演員都不在人世了,只留下電影的影像讓人懷念。

1974年《少林寺十八銅人》忠孝節義主題正確,由東寶發行創下50多年來台灣國產電影唯一在日本全國一百多家戲院公映的紀錄,共行銷世界80多國,發行中、英、西、法、德五種語言發音版本。(圖片來源:黃仁編著《俠骨柔情--電影教父郭南宏》)

正統忠孝節義武俠片揚威國際

郭南宏在巴黎活動一個禮拜,外交部駐巴黎代表處的呂大使熱情接待,幫他安排20幾個媒體的訪問,有6、7個電視台連西德、西班牙都來,他還面對上百名學者發表電影的歷史過程,發覺外國人反而更愛台灣的武俠片,「我們的台灣電影文化藝術作品被世界重視,我們自己要好好珍惜,台灣拍攝的正統忠孝節義武俠片,就是台灣電影產業再次揚威世界的電影品種。」

《少林寺十八銅人》就是台灣電影揚威日本的故事,日方看過試片後,認為比香港左派拍的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好得多,郭南宏的《少林寺十八銅人》才是真正少林寺電影,這部片忠孝節義主題正確,由東寶發行創下50多年來台灣國產電影唯一在日本全國一百多家戲院公映的紀錄,共行銷世界80多國,發行中、英、西、法、德五種語言發音版本。

《吹牛大王》是過年檔喜劇劇片,是郭南宏電影生涯拍得最快的作品,四個半工作天殺青。(圖片來源:黃仁編著《俠骨柔情--電影教父郭南宏》)

政府應重視國家電影文化財產保存

郭南宏從影57年,1969年應香港邵氏電影公司聘請到香港擔任新片《劍女幽魂》、《童子功》導演。1982年擔任「中華民國電影製片協會」理事長,1984年擔任第一次由民間社團籌辦的第21屆「中華民國電影金馬獎影展」工作委員、秘書長。1987年擔任「香港電影製作發行協會」理事長。

郭南宏雖住在香港38年,但他每一部戲,百分之90以上的新片都回到台灣拍。2002年他將保存的電影劇照、海報、劇本手稿、1千多支電影各規格錄影母帶、35mm電影拷貝、電影雜誌、新聞剪報等,超過三萬件運回台灣,現在保存於台北國家電影資料館。

他希望在國家電影資料館保存的錄影帶,能夠轉成數位化永久保存下來,給後人來了解台灣從前電影一路走過來的過程,但似乎政府對國家文化財產保存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法國不只是保存自己國家電影藝術的舊片,他還保存全世界的電影資源財產。」

(責任編輯:高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