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創意經典:玫琳凱化妝品公司(Mary Kay)

瑪琳‧韋曼蓋勒 譯/林士棻

人氣 1363

【前言】知名的美國粉紅企業──玫琳凱化妝品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直銷企業,創辦人玫琳凱‧艾施獲學界評為美國史上最偉大的女性企業家及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領導人之一。除了廣為人知的粉紅色,玫琳凱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被視為最高榮譽的業務獎金首獎──粉紅凱迪拉克禮車。玫琳凱產品採用粉紅色作為一種行銷策略,因為在早期只有黑白兩色的單調浴室裡,粉色的瓶裝看起來更加顯眼。雖然舉凡產品、辦公室、住家外觀都是一片粉嫩,但其實玫琳凱本人並不獨鍾粉色;有一年的生日餐會,她到了現場才發現自己是唯一沒有穿著粉紅色的人。玫琳凱致詞時說:「我想,今天我被判出局了!」

粉紅色長久以來一直是許多知名商品的代表色,譬如芭比娃娃,凱蒂貓,以及音樂劇「油脂」(「Grease」) 中的粉紅淑女幫(Pink Ladies)等等。不過,有位成功女性卻領先這些亮麗的偶像數十年,和粉紅色結下不解之緣,為自己帶來滾滾錢潮。

玫琳凱˙瓦格納(Mary Kathlyn Wagner)生於德州的哈特衛爾斯(Hot Wells),「據說」她出生於一九一六年,因為玫琳凱堅持「淑女從不洩漏年齡的祕密」。即使日後出書,將自己大半人生不為人知的祕密公諸於世,她仍從未洩漏確切的生命密碼。

她的母親露拉(Lula)是家中的經濟支柱,靠著在餐廳擔任女服務生養家,每天得從清晨五點忙到晚上九點。因為年長的兄姐都早已離家獨立,七歲大的玫琳凱只好一肩挑起責任,照顧染患肺結核臥病在床的父親。日後,玫琳凱將自己不輕易低頭服輸的精神,歸功於母親對她的時時勉勵:「妳做得到!」

雖然玫琳凱有志向學,但家裡卻無法供她念大學。她於是嫁給班‧羅傑斯(Ben Rogers),一位在休斯頓赫赫有名的廣播名人,同時也是當地「夏威夷亂彈」樂團(the Hawaiian Strummer)的成員。這對年輕夫妻經濟無法自立,於是搬回玫琳凱娘家與父母同住,並育有三名子女。

在這段婚姻中,玫琳凱的角色,有時更貼近單親媽媽,因為班不但對家中經濟毫無貢獻,在情感上的角色更形同虛設。玫琳凱的工作是挨家挨戶推銷的業務員,為了增加出人頭地的機會,她努力考上休斯頓大學,目標成為醫生。但是,她的求學夢卻在第一學期時突然被迫中斷。班應國家徵召入伍,參加二次大戰;他返家之後,卻立即要求離婚。在過往的歲月裡,讓他胡搞亂來的不只是吉他,還有人生。

雖然這段婚姻長久以來風雨飄搖,但突來的打擊猶如大雷轟頂,使玫琳凱難以承受,她感到萬分悲慟、屈辱和沮喪,這時偏偏又面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猛襲,困境更是雪上加霜,她形容這時候是「我人生的最低潮。」不過,想起母親的諄諄勉勵「妳做得到!」,玫琳凱還是打起精神,重新振作,回到工作崗位上。為了有更穩定的收入,她於一九三九年進入史丹利家用品公司(Stanley Home Products)工作。

即使身材嬌小,玫琳凱還是拖著沈重的清潔用品努力推銷,最後終於成為銷售皇后。然而,儘管事業成就傲人,身為女性,她還是吃了不少虧;她受限於公司陞遷制度的規定,無法更上一層樓。一九五二年,玫琳凱體認到再待下去永無出頭之日,一怒之下決定辭職,離開待了二十五年的公司。

她帶著不安的期望搬到達拉斯市,進入世界禮品公司(World Gift)。那段期間,她創下空前輝煌的業績紀錄,一年內的個人營收為公司增加百分之五十的利潤。但這時候,她再度為健康問題所苦,罹患了一種使臉部扭曲變形的抽搐怪病。玫琳凱戴上超大的墨鏡遮掩,同時持續瘋狂工作,直到有能力負擔治療費用為止。然而,即便換了新工作環境,她的能力和專業在男性主導的職場裡,再度因為性別而受到漠視。

過了十一年之後,她來到事業跟人生的轉捩點。導火線就是一位她訓練出來的男性員工,即使資歷只有一年,竟然獲得陞遷;而且職位不僅在她之上,連薪水也是她的兩倍。玫琳凱為此氣結,於是再度辭職。後來回想當時胸中的怒氣,她說:「這些男人根本完全不相信女人也有才幹。從那時候我真正體悟到,只要男人一天不相信女人能夠獨當一面,我們就永遠沒有機會出人頭地。」

四十五歲那年,玫琳凱再度失業。她認為女性的舞台不應侷限在家庭;然而,經歷兩度職場夢想的幻滅之後,她終究還是選擇回歸家庭。為了增加收入,她決定為女性寫本教戰手冊,分享她身為一位成功的基層業務員,在職場上打滾數十年所學到的經驗智慧,希望藉此激發女性鬥志,有朝一日能在男性世界裡取得主導權,同時宣揚理念:夢想並非只能空想。

自家廚房餐桌就是她的寫作檯。下筆之前,她先根據以往的工作經驗,列出大綱,介紹幾種優缺概念;開始動筆之後,她突然頓悟,拍了拍滿頭花白的腦袋,並且興奮不已:她正打算寫的,就是創造一家理想公司的必備條件。她對於自己的洞見很有自信,於是停筆,決定將理想化為現實。玫琳凱日後回憶:「我開始自問:『妳為什麼只在心中描繪理想公司的面貌卻不自己開一家呢?』」但這本書一直等到二十年之後才問世。

既然腦海中已經有了事業的藍圖,現在玫琳凱需要的就是產品。她向阿肯色州一位名叫希斯(J.W. Heath)的製革工人手中購買護膚配方。他在縫製皮革時,無意中發現這種乳霜可以使雙手保持柔嫩,除去皺紋。玫琳凱和他女兒奧娃‧史本摩(Ova Spoonemore)幾年前在史丹利家用品公司宴會上結識,當時她發送乳霜給在場所有女性試用。玫琳凱花了五百美元,從奧娃手中買下這項發明,並投入畢生五千美元的積蓄作為創業資本。

大約就在這個時候,她嫁給喬治‧何倫別克(George Hallenbeck)。喬治本來計畫加入公司,由他負責財務;但就在開幕前一個月,他卻不幸因心臟病驟逝。新寡的玫琳凱咬牙撐過悲慟,她讓兒子理查(Richard Rogers)進入公司,頂替丈夫的工作。

玫琳凱美容公司(Beauty by Mary Kay)選在九月十三號星期五開幕。她找了九位女性朋友幫忙,在達拉斯市開設店面,面積寬達五百平方呎。她選擇粉紅色作為包裝,並以原來的乳霜為基礎,研發五款產品。她借鏡當年在史丹利公司學到的「自家派對」企劃概念,設立美容代表,邀請親友親身免費體驗做臉,再推銷產品。玫琳凱用她獨到的法則來帶領手下的女業務,要她們遵守生活優先順序──信仰第一,家庭第二,事業第三。

玫琳凱公司給予女性業務員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彈性規劃工作進度,讓她們得以兼顧家庭主婦與職業婦女的雙重身份。玫琳凱同時徹底落實當時美國各大企業普遍尚未針對女性員工推行的「同工同酬」原則,使該公司成為人人艷羨的理想職場。玫琳凱後來表示:「我們門上沒有掛著「僅限男性」的牌子;我們的大門永遠為各位敞開,尤其是女性。」在當年女性沒有權力簽字貸款的時代,玫琳凱為所有女性提供了收入來源以及自尊。

這位意志堅決,據理力爭的女強人在餐桌上撰寫的成功祕訣不但奏效,甚至超越當初作夢也想不到的好成績。到了該年底,化妝品的業績已經累積高達十九萬八千美元。她成功地將皮革工人的乳霜和粉紅色煉化成黃金,彷彿煉金術般神奇。一九六四年,為了慶祝佳績,這位耀眼的自由企業經典人物舉行了第一次業務大會,她稱之為研討會。活動會場是一間倉庫,現場佈置滿滿的氣球和柔美的皺紋紙。玫琳凱親手準備了雞肉和果凍沙拉,用紙盤盛著,招待她手下兩百名員工。
研討會一開始就以許多感性的故事惹來眾人感動的淚水,就像招牌粉紅色包裝般氾濫成災。在現場熱烈的掌聲中,玫琳凱一再喊話,重複母親的勉勵 「妳做得到!」這時站在身旁的,是她的第三任丈夫,梅爾維爾‧傑若米‧艾施(Melville Jerome Ash)。

這位偉大的直銷界女企業家最高明的策略之一,就是提供「灰姑娘的禮物」給她旗下的「諮商師」(她對業務員的稱呼),作為衝刺的動機。銷售冠軍可以得到鑽石蜜蜂別針和粉紅色的凱迪拉克。她以一席話來解釋蜜蜂的涵義:「以空氣動力原理來說,大黃蜂本來是不適合飛行的;但牠不知道,所以還是不顧一切繼續振翅疾飛。」

玫琳凱‧艾施這位粉紅色的女領導,耗資五百萬建造一棟擁有三十個房間的粉紅城堡來顯耀其成就,車庫裡停著她的粉紅凱迪拉克。每年夏天,她召集世界各地的粉紅軍團,齊聚達拉斯市,參加一年一度的華麗盛會──或稱作業務大會,會場上有精彩的拉斯維加斯歌舞秀以及經典表演重現。被問及如何在短時間內如此迅速創造成功,玫琳凱回答:「答案就是,我已邁入中年,身上有靜脈曲張,已經沒有時間再任意揮霍。你聽過女人的需求如何定義嗎?從十四歲到四十歲,她需要美貌;從四十歲到六十歲,她需要魅力;而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六十歲之後,女人需要的是現金。」

有位朋友曾經對這位化妝品皇后說過:「玫琳凱化妝品是個等待天賜良機的美妙巧合。」或許用「美妙的巧合」來形容她的靈感相當適切,最後她建立一座粉紅帝國,破除女性在父權社會遭遇的無形障礙,讓全世界的女性都能謹記箴言「妳做得到!」,並且奉為圭臬。

【補充】
艾施家的資產估計高達三億二千五百萬美元。

玫琳凱化妝品公司在美國送凱迪拉克,臺灣送豐田,阿根廷送福特,北歐國家送富豪,中國送福斯,德國送賓士。這些轎車當然全都是粉紅色。

一九九三年,玫琳凱在德州設立玫琳凱博物館,以仿製她本人外表的假模特兒展示她出席研討大會時所穿的華服。

人道對待動物組織(PETA)成功說服玫琳凱化妝品放棄動物實驗,並不再以毛皮大衣作為獎品。

摘自 《品牌創意經典》 山嶽文化 提供

相關新聞
寵物狗兩年內由全黑變純白 主人解釋原因
男子與擁有驚人嗓音的鸚鵡二重唱 走紅網絡
飛行員救出被遺棄在機場的熊崽 建特殊友誼
甜蜜時刻!狗狗一動不動摟著小主人睡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