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長得更高

多倫多摩天大樓 西方國家居首

人氣 107
標籤:

【大紀元2012年12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美國高層建築及市區居住環境委員會(CTBUH)近日出爐的一份報告「加拿大長得更高」(Canada Grows Taller),將多倫多稱為西方國家之最,有15棟高於150米的建築物(約有45層)正在施工。

該報告稱,多倫多在建150米以上摩天大樓數量超過西半球上任何一個國家。到2015年,多倫多將有40多棟建築物的高度超過150米,是2005年13棟的3倍多。

加拿大其他城市也不示弱,溫哥華及卡爾加裡等城市也在長得更高。報告稱,到2015年止,加拿大全國高於150米的建築物將增加到74棟,接近1995年26棟的3倍。加拿大正處於一個摩天大樓旺盛期,自2005年以來,已經有26棟高度超過150米的高樓建成。

目前,加拿大全國高度超過150米的摩天大樓排位,多倫多以30棟排第一,卡爾加裡14棟排第二,溫哥華3棟排第三。

CTBUH發現,加拿大在2012年就增加了4棟高度超過200米的摩天大樓,這是加拿大在一年內建成的摩天大樓數量之最。相比之下,美國在2012年只建成2棟高度超過200米的大廈。

「加拿大正在重塑其城市中心,其中高樓在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CTBUH執行總監伍德( Antony Wood)說,「在討論城市密度、交通及市區持續發展能力上,加拿大正處於最前線。」

加拿大懷雅遜大學副教授、城市及區域規劃主任蘇沙(Christopher De Sousa)認為這是一件好事。他對《大紀元》表示:「這使擁擠增加,但同時也使城市活力增加。」

他說,美國很多城市都沒有多倫多這種每周7天,每天24小時的活力,「我認為是一種得益。」

城市密度要求推動高層建築

為建設更有活力的城市中心,更好的公共交通系統,加拿大確實在考慮增加城市人口密度,大多倫多地區已經看到效果。因為政府控制土地開發,大量公寓應運而生。

CTBUH報告稱多倫多在發展高層建築上領先全國,而且高層建築已經從傳統商業大廈轉向公寓大廈,城市中心面貌正在改變。目前多倫多最高的建築,仍是身高298米,有37年曆史的First Canadian Place;但新的摩天大廈很快就會出現,包括277米高的Trump International Hotel and Tower,市中心另一棟公寓樓身高272米,將是加拿大最高的住宅樓。

Toronto’s Quadrangle Architects的建築師Richard Witt對《多倫多星報》稱,多倫多建100層或以上的建築,可能也不會等很長時間。

加拿大高層建築在年內獲得了2次國際獎。去年6月,密西沙加市的Marilyn Monroe towers獲得美洲最佳高層建築獎;2009年,溫尼伯的Manitoba Hydro Place獲得了同樣的獎項。

伍德稱,CTBUH認為加拿大是北美環保高層建築領袖,並尋求在加拿大開設分部,以及舉辦年會,讓領先的建築師們來加拿大實地考察。

密度高對環境及城市發展有益

多倫多市中心高樓越來越多,人口密度越來越高,已經導致交通非常擁擠,市民也在抱怨綠地、公共空間越來越少,有些社區已經公開反對建設高層公寓。

蘇沙承認市中心的一些停車場及空地,可能很快也會被高樓佔據。但他認為人口密度高對城市發展有利。他說,「從城市可持續性及環境保護角度看,人口密度高更好。因為更多人口佔據較小的地方,更少使用燃油車輛。」從經濟角度也是好事,「因為市場有需求,發展商也在滿足這種需求。」

他說,多倫多有人埋怨人太多,但美國一些城市在極力維持人口,人們不想住在市中心,因為那裏有很多貧窮、犯罪。但多倫多經濟好,城市生活質量也比很多美國城市好。

「我們還在埋怨這極好的成長?」他說,這種人口密度不會有甚麼問題,只要人們喜歡就好。不過,可能存在的問題,是傳統的汽車、自行車及公共交通。現在的步行密度很理想,公共交通也不錯,但不知這些公共設施的擴展速度,能否能趕上人口密度增長速度。

密度增加是市民與市場的選擇

隨著多倫多市中心公寓樓的增多,很多年輕人及沒有孩子家庭搬去了市中心。懷雅遜大學副教授、城市及區域規劃主任蘇沙(Christopher De Sousa)稱,他們不是為了生存才搬去市中心,而是因為喜歡那裏生活環境。因為地產市場及經濟保持強壯。

對於市中心公寓樓像雨後春筍般地成長,蘇沙認為是市場需求造成。他說,政府政策允許建那些高層大廈,「我認為也有來自居民及發展商的壓力」。因為發展商需要預售大部分公寓單元後才能獲得貸款,「發展商並非單憑估計去建公寓樓,因為買家已經先付款了。」

發展商都想建更多密度高的建築,因為越高越掙錢。他說,「加拿大人喜歡嗎?顯然他們投入了很多錢,他們喜歡。」 需要保證的是,公共設施能夠跟上需求,比如公共空間、公共交通、道路、人行道等。

「我認為,市場的發展,比公共設施建設更快。」他說,政府或者應該讓市場參與,建立一些公共設施。

蘇沙認為,人口密度高的話,更容易建設公共設施,因為費用有更多的人去分攤。人們必須看看密度可以帶來的益處,「沒人強迫你住在那裏,是選擇自由。」

「我認為,多倫多人選擇居住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是好事。」他說,不管是從經濟、社會或環境的角度看,「好處肯定超過成本。」 蘇沙稱,因為是市場要求,市民要求造成的,所以是一個好現象。他們自己付錢購買的「高人口密度」。

加拿大地產投資網絡(REIN)顧問富蘭克林(David Franklin)認為,多倫多現在每年有10萬新移民湧入,加上聯邦政府的政策鼓勵外國人來訪,現在市區已經沒地方建新房子,只好向高處發展。

富蘭克林稱,多倫多有機會發展成為像紐約的曼哈頓,或香港那樣的人口高密度城市。

蘇沙承認多倫多市中心會越來越多高樓,但他不認為中心外圍的地區也會高樓林立。他說:「我認為多倫多更喜歡中等高度的建築,」即8至10層高的建築,在市區很多街道都可以看到。

「我相信很多消費者也是喜歡中等高度的建築。」他說,但建高層的利潤會高很多,「發展商更喜歡」。◇

相關新聞
美國男子用1800副撲克牌搭出摩天大樓
北市地王:新光摩天大樓十度蟬聯寶座
全台地王 新光摩天大樓十連霸
搶攻摩天大樓商機  日積極研發超快電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