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路竹番茄文化節

用微電影說故事

人氣 167
標籤:

作者:周明訓

一段段上傳在YouTube的微電影占滿整個查尋結果頁面:「是誰偷了番茄」、「紅線」、「黃綠紅」、「番茄聯盟」……本週末登場的「2012路竹番茄文化節」,是大高雄地區的年度盛會,今年特別推出「微電影競賽」和「寧靖王文化祭」,要讓今年路竹嘉年華更有意義、更富文化內涵。

番欣鼓舞 好Young路竹!」一年一度的路竹年度嘉年華盛會「路竹番茄節」, 8、9日即將於路竹體育園區登場。「路竹番茄節」結合農業、觀光、文化,自民國92年第一次舉辦以來,每年都定期在12月分舉辦,是大高雄地區年度盛會之一。

除了讓更多民眾認識路竹四寶-番茄、雞蛋、花椰菜、虱目魚之外,主辦單位希望藉由活動展現路竹積極發展文化觀光產業的成果與高度信心;更重要的是,透過這個平台,結合各類文化活動,讓這個路竹嘉年華更有意義、更有文化內涵。

 柑仔蜜大本營

路竹區長黃美蘭表示,地區特色產業一定要往外推廣,路竹番茄節已經成功打響路竹番茄品牌,許多各地區的朋友遇到她的第一句話就是「路竹番茄真的很好吃!」她介紹,路竹下坑地區,土壤肥沃,鹽分及黏稠性高,因此種出來的番茄特別好吃。路竹茄農數十年來努力研發栽植出來的品種非常多樣,包括紅、黃種類的愛珠、聖蜜、美女、紅津、玉女、麗金、金童、金英、甜柑、陳蜜香等品種,路竹因此有「柑仔蜜」大本營的美稱。

區長黃美蘭於記者會中介紹路竹四寶。

番茄農蔡寶枝說:「經過幾年的推廣,路竹番茄售價確實有提高,只要包裝盒打的是路竹下坑名號,價格可賣到一般普通品質番茄的兩倍多。」

「區公所會繼續把番茄節辦好,這個活動對農民的幫助很大。」黃區長充滿信心地說

活動年年創新
[[3]]

寧靖王字天球,因此天球有祈福的意義,也有紀念意義;此次天球製作,都由居民用天然環保的竹子製作而成。 (路竹區公所提供)

番茄節年年舉辦,活動內容也年年有創新!區公所表示,使用網路平台分享訊息已蔚為現代多數人的習慣,因此區公所在今年活動中也因應潮流,規劃了時下最夯的「微電影競賽」。

用google檢索 「路竹番茄節」,一段段上傳在YueTube的微電影已經占滿整個查尋結果頁面:「是誰偷了番茄」、「紅線」、「黃綠紅」、「番茄聯盟」……引起的迴響可見一斑。黃區長說明,拍攝主題除路竹四寶之外,還包括路竹自然景觀、各式產業、歷史文化,其目的是用在地人的不同角度、不同觀點,穿越路竹時空,呈現路竹的多樣面貌,發掘文化資產。

今年的活動也邀請到建山國小「森巴鼓隊」演出布農族打耳祭,森巴鼓隊曾獲邀在德國演出,是名揚國際的台灣文化藝術資產,邀請他們前來演出,一方面幫助莫拉克風災受災區居民,一方面也讓路竹區民有機會欣賞國際級的藝文活動。

華山詠王-2012台灣寧靖王文化祭特展

另一活動亮點,主辦單位更精心規劃「2012台灣寧靖王文化祭特展」展覽專區。
路竹區竹滬里華山殿寧靖王廟在睽違328年之後2011年首次回到台南府城大天后宮(寧靖王故居),讓大家重新去回顧這一段歷史。今年在黃美蘭區長的領導之下,整合路竹在地藝文人力資源,將原有屬於信仰意義層面的活動提升至文化扎根的計畫型態,重新點燃路竹人文活動的火苗。

2012台灣寧靖王文化祭是區公所首度與台灣正善人文發展協會,共同研擬此次相關活動計畫書,結合在地的人才、在地的資源、在地的精神……合辦此次的文化祭活動,活動內容有:百年傳統有氧跳鼓、文創燈牆、賜福天球燈、路竹微型藝閣演義、台灣第一匾「威靈赫奕」古匾重製、社區人才培訓、影像紀錄研習、平面攝影研習等。

黃區長表示,透過這一系列活動的推動,除了發掘在地的人才,更期許將發生在境內華山殿(又稱「寧靖王廟」)的這段空前絕後的史蹟,能納入各級學校的鄉土教材裡,明白所謂的「讀聖賢書,所為何事」,讓文化內涵落實於每位區民的生活中。

區長黃美蘭與竹園里里長辛瑞賢(左一)、甲北里里長王文粱(右二)、鴨寮里里長蘇清吉(右一)。

區長黃美蘭:沒有文化 發展是空洞的

「一個地區如果沒有文化,那麼所有發展都是空洞的。」黃區長翻開一頁頁規劃資料、圖片、討論過程紀錄,語重心長地表示,今年在「台灣正善人文發展協會」的大力協助之下,活動得以順利達成。

寧靖王朱術桂是歷史上少見集五德於一身的歷史人物,祂對國亡人亡的「忠」貞之節、告別摯友鄉親之後,從容不迫的殉國之「勇」、殉國前分地於民的「仁」者情操、五妃與王共存亡的真「愛」之情、民眾造百座假墳以防清兵挖掘王塚的情「義」表現,當地居民尊稱為「老祖」。

黃區長表示,雖然路竹有番茄四寶等各種產業,但產業有季節性,如何能永續發展至為關鍵;文化搭配產業節慶,將使番茄嘉年華更豐富。「在道德下滑的E化社會,寧靖王的史蹟除信仰、歷史意義外,更具教育意義,這無疑的可以為今年番茄節注入更深厚的文化內涵。」

「凡事總有個起頭,一開始,公所同仁沒有把握能否符合社會大眾期待,能否得到認同;就以製作500個賜福天球燈來說,心理壓力真是非常大的;然而當天球燈亮起那一刻,壓力瞬間化解,看到大家的歡欣與雀躍,證明一切的努力是有意義的。」

珍惜先天條件
致力番茄永續經營

番茄從下苗到成熟約2個月時間,一般都是在農曆9月開始種植,11月陸續收成,路竹地區生產的小果番茄,果肉細緻,有番茄天然原始的味道。一般說法是,每年12月到隔年3月的涼冷季節,日夜溫差大,糖分累積多,是路竹番茄品質最佳的時節。
蔡寶枝說,天候之外,土壤的因素影響非常大,不同品種也有差異,「就是同一品種、同樣時間,前年種好吃,今年種就不一定好吃,前幾年我的『粉紅』品質非常好,但去年就不是那麼理想。」
農業課長盧玉麟感慨,農夫就是「靠天吃飯」,例如前年,颱風、雨水多,番茄長到一半,就被風雨「買走了」,只好重新種,還好有些沒被風雨吹倒淹沒的,還能趕得上在番茄節採收。

茄農蔡寶枝伉儷。

所幸今年路竹番茄豐收,蔡寶枝先生望著大片番茄園面露笑容地說:「今年農曆6月中我就下苗,所以前一陣子已經開始採收,今年很慶幸,都沒有颱風,不但產量高,品質也非常棒!」
「除了珍惜路竹的先天條件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提升番茄品質與確保健康。」盧課長強調,區公所一方面協助農民改善,從生產端到銷售端的每個環節之外,一方面還要輔導農民栽種觀念的改變與提升,如吉園圃認證;「要與農民溝通,建立安全用藥的意識,重視環保、健康與品質,路竹小番茄產業才能永續經營。」

安全無毒
在漁業中看見希望

國96年,路竹鄉民代表會決議,將虱目魚列為路竹重要農漁業產品之一,正式結合番茄、雞蛋、花椰菜為「路竹四寶」加強行銷推廣。岩喜屋在路竹及南台灣經營水產養殖場及水產飼料至今已近40年,負責人顏啟仁表示,早期虱目魚養殖以淺坪魚塭為主,每遇強烈寒流就會發生大量虱目魚凍斃情形,岩喜屋首創深水飼養池,並把技術傳給其他業者,大大改善了路竹虱目魚的養殖條件。
除了虱目魚,岩喜屋也將重心發展至石斑和鰻魚,最重要的是積極落實「水產品產銷履歷驗證」,每個養殖場皆以全球衛星定位編碼,長期監控池水、土質、養殖環境,檢測漁產品之藥物、抗生素及重金屬殘留。消費者可經由產品編號查詢產品來源、養殖業者資料、飼料來源、養殖記錄及藥物檢驗報告等產銷資訊,確保安全無毒與新鮮健康。

岩喜屋負責人顏啟仁。

顏啟仁說,目前在一般攤販,魚品有產銷履歷驗證和無產銷履歷驗證,價格並無差別,但「這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一定要做」。
盧課長說明,「建立永續安全漁產品」是目前區公所農業輔導政策的主軸之一,產銷履歷也是順應這個目標發展出來的項目,目的是讓漁業在現代化過程中,結合安全、健康永續發展,並且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讓居民在漁業中看見希望。◇

相關新聞
詔安客家文化節  中秋登場
雙胞胎文化節開幕 中國近七百對齊聚北京
高捷延伸  路竹鳳山優先推動
南投地方文化節   聽民歌看麵包情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