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韻白

文/耘田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很難想像會有那麼一天,什麼事情都像出了差錯,我卻沒有搭錯公車,也沒有在不該下車的地點下車;我的日子明明一如往常,我準時放學回家,一開門卻看見空無一物的樓房,除了我的東西,其他人的物品全都消失不見。

但他們是其他人嗎?他們是帶我來到這世界上的人,他們叫做我的家人,卻一聲不響地離開,拿走所有關於他們曾經存在的證據,包括相片和任何味道;彷彿用一場雨的力量就輕易地洗淨了我和家人共同生活過的痕跡,然後留下一片新生的草地。我的家變成草地,我躺在那上面,於是日子一樣地過著,好像從來就沒改變什麼。

那是一段極為片段的記憶,關於我父母從我生命中逃走的那天。

後來,我和另一個人住,一個被我喚作姑姑的人,她的丈夫長年在國外工作,就只有我們兩個人,一個女人和一個女孩,我們表面上照舊過著各自的日子,但冥冥中就是覺得有些東西正在變動中。

一些極為渺小的事物,像雨天的蟲子因為外面的溼氣太重,所以根據生命本能,那些脆弱的蟲子們,牠們必須設法爬進屋內;但一切都不會太明顯,那些只是在地上爬的蟲子,沒有翅膀不會飛舞在我所能見到的範圍內──所有緩慢的改變就像蟲子爬行般,爬在我和姑姑之間的最底處,慢慢地爬,持續在最陰暗的角落中爬行,直到外面的雨越下越大。

就是這麼一個大雨逐漸會沖垮所有東西的天氣,這世界彷彿只剩下一間屋子,我和姑姑坐在裡面,我一直注視著外面的變化,但姑姑卻一直看著月亮;可有時候,我懷疑她究竟是不是在看月亮,因為很多時候是看不見月亮的,但姑姑就是一直往外看,看得入迷、看得雙眼發光,看著看著,姑姑的臉就像月亮一般,朦朧地散發白光,猶如冰涼如水的空氣在姑姑身邊擺盪著。

常常都是這樣,我在廚房喝著我的紅茶,姑姑在客廳看著外面的月亮,手裡總是拿著一些泛黃的書籍,各個封面都有半個手掌的汗漬痕跡,像不需要被打開,她只需要這樣握著,直握著,彷彿就能真的讀到裡面的故事。

也許基於好奇,我會問姑姑究竟在看什麼,問第一遍,問第二遍,第三遍……

而姑姑通常都是很慢很慢才注意到我的問題,像個老人家一般,她會皺皺眉頭,然後就像剛從遙遠的回憶裡醒來一般,微笑地看著我。

所以我只好自己去判斷,從那哀傷的語調中,先是解離然後分析,接著將話語搗成粉末,加點水,然後重新分析出姑姑話語背後的結晶,姑且得出以下的結論:一九四七年等一九四八年的來臨,有人的時間已經遠去,有人的時間已經凍結在某個時空裡,再多幾個十年都沒有意義,是誰的故事從耳邊飄去,有3D電影的時代,有藍光的時代,有平板電腦的時代……少年沒見過的時代,有人見了也不想理睬,故事在很久以前,在只有一個人的房間裡,那裡面該有什麼樣的東西……

我聽不懂前半部,只知道一九四七年是姑姑的生年,然後感覺姑姑是在說有人早她一步離開,然後是關於房間的部分……我自己跨過那月光下的謎語,逕自往姑姑的方向走去,一瞧,原來是《自己的房間》當時正躺在姑姑的手裡。

於是日復一日,我和姑姑都是這般進行對話,她唱她的韻白,我問我的故事,我看她逐漸在歲月裡老去,她看我以外的事物停留在某個時空沒有變動;但我們的生命就是這樣被繫在一起,就像下大雨的時光,總是會把一些人莫名地困在一起。

一起生活的這個女人,她是我姑姑,我爸爸的姊姊,她其實比較像一個朋友或是陌生人,她時常裝得很快樂的模樣,卻不許我問她為什麼勉強。

一個下雨下不停的夜晚,溼氣緩緩滲入室內,所以任何人說話的聲音都聽不清楚,像是處在游泳池裡一般;我和姑姑的生活,我們所存在的屋子,我所能意識到的一切,都直跟著城市一起浸在水底,除了我還掙扎之外,還有那個直望著月亮的姑姑,依舊看著窗外。

沒多久,有人轉開大門的門鎖,是姑丈回來了,我趕緊跟姑丈問好,姑丈打完招呼就往姑姑的身邊走去;他們誰也沒有作出任何動作,就這樣沉默了好久,直到窗外的雨又加速落下。

姑姑依舊望著窗外,一句話都不說。她先環顧四周,又摸摸豪宅公寓裡的那些古董花瓶,還有骨瓷茶具,然後是水晶立燈,還有放在玄關邊的水晶;然後姑姑像是一輪美麗的明月,她的臉很朦朧,邊走邊拖,邊甩起水袖,就像要唱起《奔月》一般。

雨還是一直下,漸漸地,外面的水氣也竄進來了,先是浸溼了客廳裡的沙發桌椅,然後是廚房裡的刀具和餐具,接著水氣凝成了水珠,它們直往房間裡去;先是姑姑的房間,水珠爬上了床,攀上了化妝台,還站上了衣櫃,咕嚕嚕,空氣正在被壓縮,水位逐漸攀升,咕嚕──在最後一點空氣被溶進水裡之後,嘩啦啦,姑姑的房門因為受不了水壓,終於轟隆隆地傾瀉出來。

噗通噗通,灑出滿屋子的水樣珠寶然後沉落;嘩啦嘩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5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錫璋台中20日電)「阿嬤,妳莫閣去啊好嘸」,彰化縣溪湖高中黃湘茹用台語詞句寫出拾荒阿嬤的故事,令人感動,今天獲頒中台灣聯合文學獎散文組第一名。她說,不會忘記阿嬤辛苦扶養的恩情。
  • 轉換到新的環境後,雖然大部份的時間都在辦公室裡,鮮少和學生接觸,但面對嶄新的環境和事務,都必須重新適應,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整理東西。
  • 我們在泰山頂上看出太陽。在航過海的人,看太陽從地平線下爬上來,本不是奇事;而且我個人是曾飽飫過江海與印度洋無比的日彩的。但在高山頂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頂上,我們無饜的好奇心,當然盼望一種特異的境界,與平原或海上不同的。果然,我們初起時,天還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鐵青,東方些微有些白意,宇宙只是——如用舊詞形容——一體莽莽蒼蒼的。但這是我一面感覺勁烈的曉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時約略的印象。等到留心回覽時,我不由得大聲的狂叫——因為眼前只是一個見所未見的境界。
  • 古人講:「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中華大地,有著許多名山大川,甚麼「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還有「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這些名山,鬱鬱蔥蔥,千巖萬壑,景色秀麗,美不勝收。但我覺得,它們雖美,和雪山相比,仍要相形見絀。
  • 我的內心填滿疲憊和無奈,不能不歉疚地告知大家:只要還掙扎在荒野範圍內,政論和時評類的文章,在我肯定是不能再寫了。我夫婦倆知道有不少天南海北的華人在關心著我們,為免大家掛念,通常狀況下,我往後會勉強自己寫點散文,不為別的,只為給諸位報個平安。
  • 幸好還有另一個世界。一盞清燈,一卷聖書,一場寧靜的打坐,還有夜闌人靜時一陣涼爽的微風輕拂過一個漫長的思索…
  • 牽我的手吧,用我柔軟的內心擁抱你的苦難,用我澄明的目光熨平你的滄桑,再指與你那條漫長迂迴的歸鄉路,流浪太久的你,已分辨不出家園的方向。
  • 風吹過流年,散了一季芬芳,又迎來另一季的花開。終於見到你慢慢舒展的風姿綽約,回歸曾經的空靈潔淨…
  • 心底最大的願望就是讓居室中的雜件都消失,一個人自由自在的清心讀書、自由活動是多好的感覺,心想家徒四壁的感覺一定很棒,所以一直很羨慕那些在鄉下自己蓋房的村民們。   
  • 笑是一個人的自然屬性,一個笑臉常開的姑娘總是惹人喜愛,笑如花蕾在綻開的那一瞬間,給人帶來美好的回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