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加國談育兒】

耐心與智慧

慧蓮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2月12日訊】小陶每次玩完玩具以後,都是散落一地,有時筆和紙攤滿了桌子,床上也堆著他的各種小玩意兒,媽媽多次提醒小陶,但是卻總也不見效果。屋內的一片狼藉點燃了媽媽心中的怒火:「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從哪兒拿來的東西玩完了還放回哪兒去。你就是不長記性,看我全把它們扔掉!」說著假裝把孩子最心愛的玩具扔了,接著是一陣急風暴雨般的叫嚷。這樣重複了多次。媽媽簡直對兒子失去了信心。

一次幼兒園的老師舉辦了一次有關家庭教育的活動,媽媽終於知道了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缺陷,那就是缺少耐心。因為在自己大喊大叫的時候,已經失去了理智,把自己的修養咆哮得無影無蹤。如果大人孩子都發脾氣,批評很有可能會升級為哭鬧和打罵,教育的效果抵消為零。千萬不要以為你的態度,包括表情、語氣和目光無足輕重,只有好心就足夠了;不肯在表達方式上花心思,孩子難以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評。因為,有時候他們拒絕的不是批評本身,而是父母的態度。心平氣和地批評孩子,有助於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也能達到批評的目的。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氣,讓自己息怒。對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同時還要有智慧,收拾好自己的東西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難養成的習慣,媽媽應該對孩子耐心一些。以後媽媽改變了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針對孩子的這個壞習慣,她先和孩子一起收拾,能收好一件東西就給孩子一下鼓勵。孩子被媽媽的肯定激勵著,慢慢的學會了獨立整理自己的物品。

西奧有一大盒子漂亮的珠子;但當她看到別的小朋友拿著幾個透明的圍棋棋子充當「夜明珠」時,哭著喊著要,對方不給,她就把人家裝「夜明珠」的小瓶子扔到地上……西奧的舉動讓媽媽覺得很沒面子,但是她沒有直接去批評孩子,而是把孩子拉到身邊告訴她:你喜歡自己沒有的東西並沒有錯,但他人的東西我們不能要、更不能搶或毀壞。接著向孩子講清楚:世界上的好東西多得數不清,我們不可能全部擁有;如果特別想要,就得憑自己的努力去爭取,比如如果對方願意,可以用自己的漂亮珠子和小朋友換。結果西奧乖乖的把小朋友的小瓶子撿起來,去和小朋友商量是不是能和他換一些夜明珠,結果真的兩個孩子交換了自己的夜明珠玩得很開心。漂亮的和新鮮的東西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誘惑,抵禦誘惑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家長在糾正孩子某些不好的習慣時應該因勢利導,運用智慧教給孩子正確的方法達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常說淘氣和頑皮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如果這種淘氣和頑皮已經發展到不分時間、地點、事情,孩子一味任性而為,那就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這種壞習慣也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Devis就是這樣的一個讓人頭疼的淘氣包。
  • 一次帶學生野外旅遊的活動中,我帶的39個學生,都表現出積極的熱情,然而活動不到一半的時間的時候,有些學生就不想繼續了,為甚麼?有的說:太累了。想休息。 而大多屬人還都興緻勃勃的沒有休息的意思。 「老師,開空調吧,太熱了。」常愛抱怨環境不適的小靜說。
  • 新新今年五歲,他媽媽談起他的時候談到了這樣一件事:前兩天她去接新新的時候,老師說新新打小朋友。她很生氣,可新新說:「因為明明搶玲玲的餅乾,我幫玲玲搶了回來。」
  • 炎炎的爸爸小張從小家境比較貧寒,成長過程中吃了很多的苦,前些年經過拚搏,做了一些大生意,手裡有了一些錢,趕上出國熱,也到加拿大做了投資移民,小炎炎出生後,爸爸視炎炎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絕對不能再讓我的孩子受我那罪了。於是從孩子生下來,孩子就像泡在蜜罐子裡一樣,甚麼都要最好的,別人有的他一定得有。
  • 一次朋友聚會,談到子女們的情況,大家都非常羨慕劉大姐有一雙懂事省心的兒女,紛紛討教育兒經,劉大姐哈哈一樂說,甚麼育兒經啊,就是早點讓他們自己管自己,也免得我為他們操心。
  • 有朋友曾介紹她的育兒經:對待無理取鬧的孩子,語氣要溫和,態度要堅定。聽後感覺很受益。 。
  • 孩子的習慣在其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會決定他們的行為和選擇,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一生,助其在未來工作生活中脫穎而出。培養良好的習慣,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養成,要先從家庭教育入手,儘可能在家庭中樹立起孩子良好習慣的意識。作為家長,一定要在孩子的習慣培養上下大功夫,要講求方法,有針對性的指導。
  • 一天,到朋友家做客,彤彤媽媽忙著招呼我們,五歲的彤彤也懂事地幫我們搬凳子,我看著可愛的孩子,頓時心升愛戀,彎腰想抱起彤彤,沒想到孩子馬上跑開了,並且一邊跑一邊說:「不讓抱,別把我賣了。」弄的我好不尷尬,問緣由,彤彤媽媽哈哈大笑說:「我們常告訴孩子,千萬別讓陌生人抱,抱走就把你賣了,就見不到媽媽了。所以孩子從不讓陌生人抱。」
  • 一些無心之言無意中傷害孩子幼嫩的心靈,繞開一些「語言禁區」,才能有助於形成良性和諧的親子關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