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告:灣區經濟恢復緩慢

本次經濟危機堪比二戰前大蕭條 亦有亮點 但勿忽視結構性問題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3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文旭編譯報導)最近一份報告顯示,儘管灣區科技領域的就業率在大量增加,但經濟要恢復經濟蕭條中所喪失的工作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根據灣區委員會和經濟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18日發佈的一份報告,儘管近來有所營收,但灣區工作的總數仍低於15年前的水準。灣區九個縣在2011年共增加了近7.9萬個工作,仍比2007年就業率高峰期低16.6萬。

08危機恢復期超過五年 堪比大蕭條

灣區緩慢的就業率回復速度與全國的情況相符。從二戰結束至1990年,美國共有七次經濟蕭條,而每次蕭條後的工作數量恢復時間都不超過八個月,往往在六個月之內回歸原來的水準。但是在1990年的蕭條之後,美國用了15個月的時間才恢復到原來的工作數量,而2001年的經濟蕭條後,經過39個月才恢復。最糟糕的是始於2008年的本次蕭條,灣區委員會和麥肯錫的報告指出,本次經濟危機類似於二戰前的那次經濟大蕭條,可能將用超過五年的時間才能恢復。

從一些具體的經濟領域也可以看出,比如房地產和製造業等趨於引領經濟復蘇的行業,仍然有氣無力。值得一提的是,在灣區,甚至在2007年的就業率高峰期,工作數量還比2000年的最輝煌時期少20萬。

總部在帕洛阿圖的加州經濟持續研究中心(Continuing Study of the California Economy)表示,灣區不僅喪失了很多工作,而且還在房地產和投資上喪失了很多財富。

高科技潮顯微光 但勿忽視結構問題

當然,灣區經濟在不景氣之中也有一些閃光點。根據灣區委員會和麥肯錫的報告,一波新的科技浪潮正在湧動,再次證明灣區經濟作為世界科技創新樞紐,獨樹一幟。

南灣的經濟恢復力度很大。據政府資料,2011年聖塔克拉拉縣是全美主要城市區中就業率上升最快的地區,就業增長3.2%,比休斯頓還略微領先。

此外,為維持灣區經濟的長遠健康,這份報告還呼籲灣區各地領導人著手解決結構性問題。包括藍領工作增幅太小,教育領域的問題(如,州立大學的經費削減),交通運輸的經費不足,政府的繁文縟節等等,都令加州的經濟步履蹣跚。報告指出,短期的進展隨令人欣慰,但不能因此而忽視結構性問題。◇

相關新聞
經濟學家:灣區經濟今年成長緩慢
調查:商界領袖對經濟復甦的信心下降
經濟學家:灣區經濟在徘徊中恢復
市長候選人顧保羅:奪回「紅色舊金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