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丹頂鶴的故鄉——扎龍

文、攝影╱黃俊賢
font print 人氣: 167
【字號】    
   標籤: tags:

有一段淒美的丹頂鶴保育故事。抵達扎龍時,正好遇上拍攝的紀錄片(電影),描述一位愛鶴、護鶴,最後殉鶴的滿族女性徐秀娟。


徐秀娟之憶。


淒美的丹頂鶴保育故事

電影畫面雖美好,真實的故事卻是殘酷的。一九八一年,不足十七歲的徐秀娟失學後,跟隨父親來到扎龍自然保護區。養鶴成為她唯一的志向與事業,擔任飼養、放牧、繁殖、孵化、育雛的工作,短短的一年就成了園區第一好手。

丹頂鶴數量稀少,全球約三千隻,屬於世界珍稀物種,需要人類適時的提供食物及照顧。日本北海道著名的釧路與中國著名的扎龍,都採取冬天提供食物,春、夏、秋則讓其自行生活覓食的保護方式。

一九八五~八六年,徐秀娟靠著家裏冬天微薄的收割蘆葦收入,節衣縮食的完成了東北林業大學學業。一九八六年,前往江蘇鹽城自然保護區(丹頂鶴中國南方最大度冬區),成功拯救了三枚將要破殼出雛的鶴蛋,茁壯長大的三隻鶴最後也成功野放回歸自然。但在一九八七年九月,徐秀娟為了拯救失散的鳥禽,獨自進入扎龍沼澤區裏尋找,卻消失在茫茫蘆葦堆裏。從此,徐秀娟成為中國鶴類保育的楷模。

養鶴員的生活與心情


引鶴回籠。


在保護區裏照顧鶴可不輕鬆,天亮後就必須忍受零下廿五度的低溫,鑿開冰湖,挑出未結冰的淡水給鶴群喝,再調配食物(小魚、玉米粒等),均勻的餵食鶴群;此外,還必須領鶴出豢養籠運動,帶幼鶴上小山崗飛行。優秀的養鶴員只要嘴一哼,即可讓鶴群鳴唱及跳舞,若有鶴飛得太遠了,還必須一人走在前頭,敲響食物桶誘回,另一人拿著小棍在後驅趕,等到黃昏時再將鶴群叫回豢養籠。若鶴沒有回籠,就有可能因找不到食物,飢寒交迫凍死在野外。來到扎龍的第一天就親眼目睹一隻凍死的亞成鶴!這對養鶴員們可是一大打擊。

現今扎龍村居民一整年的生計全靠採集蘆葦桿,但收入微薄,大約只有五百塊錢,頂多一千多塊人民幣,而且只有在天寒地凍的冬天,扎龍湖湖面結凍,才能夠驅車於湖面收割蘆葦桿,回村整理後,再賣出作為編織品或工藝品用途。冬季來到扎龍,天未亮就可以看到忙碌、胖嘟嘟的蘆葦車擠滿冰湖上,扎龍村裏收成的蘆葦更是堆積成山。


冰湖蘆葦車。

充滿好奇心的丹頂鶴

國家級扎龍自然保護區的面積總共有廿一萬公頃,區域中心雖有真正的野鶴,然而在遼闊的冰天雪地裏,要找到沒有南遷度冬的丹頂鶴是相當困難且危險的。我們造訪的是最最外圍的觀賞豢養區域(約二十公頃),冬天豢養了一百餘隻丹頂鶴。冬季到扎龍是觀鶴、攝鶴的最佳季節,可觀賞到六種鶴(全世界共十五種)。


悠然天際鶴立一方。


有些豢養的丹頂鶴仍保有野性,即使是養鶴員也不容易靠近,牠們始終與人類保持一定距離。當然,還有許多不怕人、充滿好奇心的丹頂鶴,有隻丹頂鶴還輕步的走來觀賞我的大炮及相機,我後退幾步後,拍下了這有趣畫面。


沒想到專門拍攝鳥類的800mm望遠鏡頭,因為拍攝距離過近,使用的機會相當少,只好插在雪地上供鶴觀賞,真是意料不到!

本文轉自44期【新紀元週刊】「自然生態」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26/index.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武當山古名「太和山」。「太和」一詞出自《周易·干卦·彖辭》:「幹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大意是說,萬物的運行變化,只要各自安守本分,保持整體的和諧,就能順利發展。 「太和」含有「普遍和諧」之意。或許因了這種「天人合一」的靈秀之氣,武當山成為修煉之人的理想修煉之地。
  • 諸多的修煉之人在此修行,也為齊雲山留下了豐富的宮觀建築和仙跡,雖然一些道觀經過歲月的磨礪已經破敗,但迄今仍保存有27座道觀和100多處宮、殿、院、壇、閣,如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華街、玄天太素宮,香爐峰、小壺天、玉虛宮等等。
  • 五台山歷史悠久,歷朝皇帝、皇后遣使朝拜五台山者,自北魏到清朝從未間斷。比如,唐代自太宗至德宗,「凡九帝,莫不傾仰靈山,留神聖境,御札天衣,每光五頂,中使香藥,不斷歲時,至於百辟歸崇,殊幫繼供,不可悉記矣。」

  • 唐朝初年,開始有修道之人現身於此。《武夷山志》記載了道士許碏的故事。許碏是唐時的高陽人,先在王屋山學仙,後遍游名山。他曾經來到武夷山絕頂,並留下「許碏自峨山尋偃月子到此」的字跡。據說他後來飛升而去。五代時有道士李良佐長居此山,後在此坐化。
  • 在唐代之前,九華山被稱作陵陽山、九子山、幘峰等。其山名最早的記載是在漢代。公元前109年,漢武帝設置陵陽縣,才有了陵陽山的記載。後來又因為有九座雄偉的山峰,故名「九子山」。
  • 位於江西省樟樹市清江縣的閣皂山,是武夷山的支脈,綿延二百餘里,共有99座山峰,主峰凌雲峰海拔807.5米。因其風景優美,頗有靈氣,而成為道教靈寶派的祖山。據說由仙人郭真人掌管。
  • 古人認為嶗山「三圍大海,背負平川,巨石巍峨,群峰峭拔,真洞天福地、一方之勝境也」。李白有詩《寄王屋山人孟大融》,開篇即記述了在嶗山遇仙之事。
  • 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盛譽的廬山,位於江西省北部,北臨長江,東瀕鄱陽湖,其山勢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其長約25公里,寬約20公里,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群峰間散佈著許多壑谷、巖洞、瀑布、溪澗,景色奇美。
  • 王屋山,位於河南濟源縣城西北45公里處。它北依太行,南臨黃河,是古代濟水的發源地。其山勢雄渾,平均海拔1715.3米,它有三十六座奇峰秀嶺,二十八個神洞名泉,主峰天壇峰,更是一峰突起,萬峰臣伏。很多人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而這個故事的發生地就在王屋山。現在人們仍然可以看到,在王屋山南面的山梁中間,確實斷開了一條很大的山口,這大概就是傳說中愚公移山的所在。
  • 天台山,位於浙江省東部,綿亙於天台、臨海、寧海、新昌、嵊縣五縣之間。在天台縣境內則包括天台、赤城、桐柏諸山。元末明初的《天台山志》記載:「今言天台者,蓋山之都號,如桐柏、赤城、瀑布、佛壟、香爐、華頂、東蒼,皆山之別名。」《大清一統志》卷二百二十九云:「天台山,自縣北二(疑'二'當為'之'——引者注)神跡石起,歷國清、赤城、桐柏,至於華頂,皆名天台,實一邑諸山之總號,一名大小台山。」其主峰華頂,海拔為1094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