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婚戀觀調查 上海剩女最寂寞

人氣 61
標籤:

【大紀元3月7日報導】「三八」婦女前夕,大陸某婚戀網站發表調查顯示, 29歲的「剩女」們「剩感」最強烈,上海的「剩女」堪稱全中國最寂寞,但「剩女」的幸福感高於「剩男」。

「剩女」、「剩男」是對年屆婚齡或超過婚齡單身男女的戲稱。《新聞晨報》7日引述某婚戀網站發表的「中國男女婚戀觀系列調查之剩女的自白書」,其中披露了許多剩女的心聲。

這項約8.5萬人參加的調查顯示,八成以上「剩女」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其中,大學學歷佔36%,碩士及以上佔48%。此外,85%的「剩女」月收入在人民幣5000元以上;月收入在5000元至8000元的佔41.4%;8000到1萬5000元的為43.6%;1萬5000元以上的達35.8%。

這些高學歷、高收入的女性中有60%的人認為自己屬於所謂的宅女,而外表光鮮亮麗的上海女性,心事卻不為人知。調查說,上海剩女堪稱中國最寂寞,情人節寂寞指數高達152 。

在「您認為找到理想結婚對象的難度有多大?」這一問題上,上海剩女認為「比較難」和「非常難」的比例為38%,與天津、吉林等多地並列大陸之首,比33.9%的平均值高出4.1個百分點。

調查中,許多「剩女」不約而同說出相似心聲,「從26歲開始,『我是剩女』的感覺開始越來越強;接近30歲的時候,我們中的一半人已經認同自己成為了『剩女』;但隨著年紀的成長,或許是這種狀態已經成為了習慣,我們反而不介意自己『剩或不剩』了。」

調查顯示,出生於1983年、現年29歲的「剩女」以57.9%的比例成為各年齡層「剩」感最強烈者;出生於1964年、1963年,現在48、49歲仍然單身的女性中,認為自己屬於剩女的比例僅為9.8%和10.6%,為各年齡層最低。

剩女最愁父母「逼婚」

隨著年齡的增長,「剩女」的壓力越來越大,調查顯示,25%的「剩女」在新年期間被父母逼婚;60%的「剩女」父母提過結婚的問題。

「剩女」對於30歲白領小張來說,是個中性詞,並不那麼悲觀。小張總結自己被剩的原因就是──宅。「我平時除了上班,大多時間都在家裡,極少和朋友出去聚會。」小張說,「其實,單著、宅著我都無所謂,最愁人的是父母的逼婚,每一次聊到這個話題,都是不歡而散。」

男女對剩女的解讀不同

談到為何「被剩」時,受訪剩女認為主要原因為「缺少認識異性的途徑」、「消極等待」,不會主動對男性表白,以及「愛情理想主義」,對婚姻產生恐懼等問題成為「剩下」的原因。

不過,男性則不這麼認為,大多男性對「剩女」的理解是:認為自己很優秀,擇偶眼光過高;總認為還會有更好的出現;完美主義者等。對於男性的解讀,受訪剩女表示「真的很無奈」。

專家:中國「剩男」才是大問題

而針對時下風行的「剩女」話題,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建新曾發表文章,指出 「剩女」只是偽問題、小問題,而「剩男」才是真問題、大問題。李建新教授認為,「剩男」的不斷積累,將大大增加社會不穩定的風險;並可能成為主導社會嚴重衝突的「主力軍」。

李建新教授指出,「剩女」、「剩男」是跟男女婚配人口比例失衡有關的問題,而男女婚配的基礎是其人口年齡性別結構。

李建新教授推算,到2020年,22歲-34歲男性人口將比適婚女性人口多出2600多萬。由於中國出生性別比嚴重失衡從上世紀80年代持續至今,所以,即便是從現在起出生性別比迅速恢復到正常值範圍,適婚男性人口絕對過剩的婚姻擠壓現象也會越來越嚴重且會延續到2030年以後。
(責任編輯:林琮文)

 

相關新聞
宅男剩女矛盾多 「啃老」成中國老人心中痛
圖片新聞:萬名「剩男」「剩女」聖誕相親
社交圈窄  大陸剩男剩女增多
隨手POPO照 救救剩男剩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