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國:薄熙來事件顯示中國權力交接制度尚未建立

人氣 6

【大紀元2012年04月11日訊】薄熙來被免去重慶市委書記職務及其後續事件,目前還在繼續發酵,如同一部宮廷政變混合著政治偵探題材的電視劇連續劇,令人目不暇接。薄熙來事件不僅從上到下強烈震動中國各個層面,也引發國際社會的矚目。《動向》雜誌主編張偉國先生接受法國國際廣播電台採訪時,分析了薄熙來事件對中國政壇和社會的影響。

「重慶事件」已經變成「北京事件」

法廣:張偉國先生你好,薄熙來的仕途,在免職前,已經因為他的親信王立軍事件,蒙上重重的陰影;免職後,中國軍方領導人要求部隊「聽從胡錦濤的指揮」、與中央保持一致;在重慶,該市領導層也大洗牌;你是怎麼看這件事?

張偉國:薄熙來是王立軍這樣一個多米諾骨牌引起的連鎖反應,它的震撼越來越大。中國政壇林彪事件以後,好像這次事件帶來的衝擊,它的廣度和深度都有過之。那麼正是這種情況,它引起的高度關注,也就不奇怪了。有人把「重慶事件」,從王立軍引到薄熙來,事實上這幾天又引到了周永康,即變成「北京事件」!如果講薄熙來被免職以後,中國很有名的北大教授孔慶東,把它稱作是「反革命政變」。我們講:它如果是一種不實的、一種誇張的說法的話,那有一點是肯定的,當局採取的防範措施,就是防止政變的措施,至少是在陳希同下台,陳良宇下台過程當中沒有看到過的,而是與林彪那個事情,八九年六四的這個事情是相似的,那個是千真萬確的政變。也就是說:它在防範的過程當中,已經採取了防範政變的手段,潛意識裡,我相信大家應該明白:當局決策就是把這個當成一場政變來對待的。它採取的一些反控措施,不管是很多網上面的一些言論——現在被批評為謠言也好,還是當局在要求各級官員與中共最高領導保持一致——這樣一種重新宣誓效忠的做法也好,都與發生重大政變過程,那樣一個特殊的做法是相似的。

導致文革的中共政治機制並沒有變

法廣:薄熙來被免職之後,他個人和家人,在經濟和國際人際關係方面的很多事都被揭開,你怎麼看這些醜聞?

張偉國:我想這是中共的一個常態,就是一個領導人下台以後,他以前被包裝的冠冕堂皇的醜事,都會逐漸的揭露。陳希同是這樣,陳良宇是這樣,再早林彪是這樣,到文革的時候,這些被打倒的領導人更是這樣;揭下台領導人的短,把他們批倒批臭是共產黨黨文化裡面一種必然的做法。

薄熙來一方面,他自己也已經意識到,所以在兩會最後一次露面,對記者講話的時候,他已經講到了,對他潑髒水,對他的家人潑髒水等等,等於給大家打了「預防針」;那另一方面呢,看得出來,六四以後,共產黨的權利交替,在江澤民、胡錦濤那個過程中曾經一度比較平和,有人以為共產黨已經建立了一套權力更替的自主模式,即現在在推銷的所謂「中國模式」的一部份,中國在制度上已經走出來了。

但是,薄熙來現在這個情況發生恰恰證明,不管是他自己在重慶搞的「唱紅打黑」,還是他下台以後,對薄熙來的政治和非政治的揭批,都反映出,中國這種制度並沒有建立起來,權利更替的程序還是隨意性非常大,黑箱作業、不民主性,它的這種不可預測性和以前沒有甚麼區別,導致文革發生、導致以前發生這些路線鬥爭、權力鬥爭的政治基礎始終存在著。而且通過這次薄熙來事件,又有很充分的展現。

我們看到的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薄熙來熱衷搞文革、熱衷唱紅、熱衷於搞運動模式,那麼現在在處理他的過程當中,事實上真正的司法要能起到公正的作用,依法來懲處他,或者是調查他,也非常的困難;共產黨對於他還是用家法來處置的,不是用國家的司法來處理的。那麼這一點來講,反映出中國社會,文革結束三十多年,這麼長時間裏,經濟雖然有一個長足的發展,政治還是在原地踏步。

中南海權爭如拔河,各方都在用力

法廣:你剛剛也說到網絡上,網民熱心評論、分析這一事件,為了限制這些輿論,3月31日中國實施互聯網清理行動,官方關閉了多家網站,逮捕了人,並暫停三天微博的評論功能。這又是為甚麼呢?對此,你有何評論?

張偉國:從這裡可以看出來,薄熙來這件事情並沒有因為他的下台而結束。實際上,高層因為對怎麼處理薄熙來的意見,也就是說對薄熙來怎麼定性,現在薄熙來的狀況就有點像是人已經被判刑了,但是理由,到底給個甚麼罪名?還沒出來——先判後審。那麼在審的過程中,看得出來,中南海意見不統一。甚至於把薄熙來後面這些背景,也就是他的靠山那、保護傘那——周永康、上海幫,像擠牙膏那樣一點一點弄到檯面上來。

這裡面,從權利鬥爭的角度來看,可能是他們相互之間是在通過包括網絡在內的公共輿論來角力,一方面薄熙來、周永康根深蒂固、盤根錯節,要動起來相當困難,不是一個陳希同、陳良宇可以比擬的;硬動的話——在沒有形成共識的情況下動的話,也可能會給中國共產黨傷筋動骨,所以這也是他們想要避免的。一方面要避免帶來更大的傷害,一方面又要解決他們的問題。

薄熙來背後的這樣一種力量那就希望趕快定性,快刀斬亂麻,把這件事情解決掉、切割掉。這樣的話,他們有更大的交易,為了迎接十八大,十八大以後的利益分配,都急著要進行,不能因為這件事情而給擋著了。但是,另一邊的話,因為意見不能形成統一,很多像,比如講現在拋出來的材料,薄熙來和周永康聯合阻止習近平接班,像這樣一種類似於政變的陰謀被揭露的話,那就不是一般的腐敗問題,是很嚴重的政治問題,涉及到一個政治路線,涉及到他們派系之間的權力較量,那麼這種狀況處理的難度,就相當的大。你要他知難而退又不可能,然後把它切割到甚麼程度,以致於網上也有傳,江澤民準備犧牲周永康了,這個東西不是不可能,這完全可能,因為現在最主要的是要把這件事情定性結案,只有把這件事情結案了,它後面的事情才可以做。

反過來,如果有人不願意結這個案,能永遠把這把劍懸在他們頭上,那就事實上在這個過程裡面,對十八的佈局就掌握了主導權,有一種特別的威懾力量,等於是把他放在火上面慢慢的烤,反正占主導的這一方現在已經能控制這個局面了,比如說:周永康對武警的調動權力已經被拿掉了,軍隊的效忠跟地方的這種效忠,他已經把它當成一種反政變的,在全國範圍,大的行動在做。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面,掌握主動的一方顯然是還希望繼續擴大這個政治成果。在十八大的佈局裡面,原來處於被動的這個局面,有可能會因為這個事件得到一個扭轉,這是他們應該期待的政治成果,也就是現在像薄熙來、周永康這樣的事件懸而未決,老不給你定性。

然後網上面好像也在反覆,一會兒網頁被禁掉了,把評論都關掉了;有的網民發表消息,被稱作是造謠,然後抓起來了,但是過幾天呢,他又放了,(其中)甚至包括像關於六四這樣一類的(資訊);最近清明到了,對胡耀邦的紀念,也顯得很鬆動。

這種大的政治氣候,讓人感覺到,像拔河一樣你來我往,大家在用力。看得出來,只要薄熙來這個事情還沒定性,這個拔河就得繼續下去。而占主導的一方肯定不是薄熙來。至於具體怎麼處理薄熙來,實際上他就變成了這個棋盤上的一個棋子而已;有人在不斷的放料,不希望這個火很快就熄掉,而且這對(薄熙來)他的政治安全,也吸引了很多人來看這場大戲了,把很多其他一些可能需要關注的問題(如《刑訴法》修改等)轉移掉了。

相關新聞
薄熙來倒了 十八大如何佈局?(1)
從封網闢謠看民間傳媒力量(1)
周永康在「清網」中摻沙子 陰毒「捆綁」胡溫
【邢天行】:看周永康陽謀「闢謠運動」的一箭雙鵰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