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情緣(8) 留學生聚會上的插曲

淨源

人氣 3

2009年的春季學期,諶禮所在的專業新來了幾名中國學生,大家一直要張羅一次聚會,但是拖來拖去到了四月份日期才最後敲定。在前些年中國留學生少的時候,整個大學的中國人都彼此認識熟悉,也常常搞聚會。但是隨著中國留學生人數的大幅增加,一個專業裡就有很多中國人,慢慢的中國人聚會也都是在學院或是專業內進行了。四月末的一個週六,專業裡的十幾個中國人聚集到了一家烤肉店,可能是太餓的關係,寒暄幾句以後大家就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

第一餐很快就結束了,入鄉隨俗大家走出烤肉店以後就開始商量去哪裏吃第二餐。「買點兒吃的東西去我們家吧,我們家的客廳挺大,咱們坐著邊吃邊聊。」段寧提議到。段寧不是學生,他是來大學做交流的訪問學者,年齡比其他人大一些。大學提供給國外的訪問學者的待遇不錯,他和妻子在學校的學者樓裡享受著一間很大的房子。聽了段寧的建議,大家異口同聲的答應了。

到了段寧的家,大家圍坐在客廳,段寧的妻子準備了一些可口的中國小菜,大家邊吃就邊聊開了。「你們來韓國也有一段時間了,感覺韓國怎麼樣啊?」諶禮向這幾位新來的同胞問到。「一小般吧,和中國也差不了多少,很快中國就會超過韓國了。」於強回答到。「和中國差不多,你怎麼看的啊?中國要想趕上韓國至少要30年。」趙曉明緊接著說到。「三十年?你到上海的陸家嘴看看,韓國能比嗎?韓國最高的樓也不過就是63層,首爾這地方你也住了兩個多月了,很多地方又破又舊,你也應該看到了吧?」於強突然變得異常興奮。

「我看也是,韓國這個彈丸之地,怎麼和中國比啊?趙曉明你說三十年也太離譜了吧?」周明陽在旁邊給於強幫腔。「你們別激動,大家都是有學問的人,別動不動就跟憤青似的,我這麼說是有根據的,絕不是在這裡胡說。」趙曉明一字一句,有板有眼。「我看中韓的區別不看高樓大廈,我看的是一些細節,看的是人的素質。」「你提到素質,我看韓國的人素質就不怎麼樣,一幅暴發戶的嘴臉,不就是有幾個錢嗎?」於強再次打斷了趙曉明。

諶禮看到這個局面開始發言了:「今天能在一起聊天真的很開心,很多問題我都沒有考慮過,有不同的觀點很正常,但是我希望大家都理性一些。」諶禮畢竟是先來的,按照韓國人的話講就是前輩,幾個新生聽了這話都平靜了許多。趙曉明接著說到:「我在國內,很多大城市的地鐵我都坐過,和韓國的差距那是太大了,乘客的素質也是不可同日而語,韓國的地鐵安靜、乾淨、準時,這些中國人做起來就很難。還有就是公共衛生間,韓國的衛生間都很乾淨,沒有異味兒,中國那就不用提了。」

「行了,你別說了,你是中國人嗎?你在中國出生長大,這才出來幾天啊,就開始嫌棄自己的國家了。」於強又開始反駁「中國是有一些問題,但是也輪不到你在這裡說三道四的。我看你就是巴不得中國越來越糟糕,這樣你心裏就舒坦了是嗎?」於強越說越激動。「嗨!說你是憤青,看來一點兒不冤枉你啊!我還沒說甚麼呢?你何必這樣大動干戈啊?」趙曉明笑瞇瞇地回應到。

看到這個情況段寧開始說話了:「於強別激動,我在很多不同國家生活過,我想談談我的看法。我們都是中國人,坦誠地講中國目前確實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說出來讓大家都意識到我們才能解決,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進步不是嗎?於強你說呢?」於強心裏有話,但是礙於段寧的年齡和身份也不好發作。

段寧接著說到:「大家有機會可以看看韓國的媒體,或是看看美國的媒體,他們每天报导的都是負面信息。老百姓有不同意見常常上街示威遊行,他們是希望這個國家好才這樣的。中國的媒體整天宣傳大好形勢,真的那麼好嗎?真的那麼好我們也不用到韓國來留學了,你們說是不是?」這是於強顯得沉靜了許多。

「我很贊同段學長的觀點。」 諶禮開始講話了,「大家應該還記得吧?前幾天我們學校的學生抗議韓國總統的簽名活動,那就是在我們的校園裡面,不管他們做的合適不合適,但是他們有這個權利啊!這在中國可能嗎?經濟上我不敢妄談,但是從自由民主程度來講的話,我覺得中韓不止有三十年的差距。」「諶禮,你說話小心點兒啊?你這番話要是被中領館的人記錄下來,你的畢業就成問題了.」王鵬警告著諶禮。

「呵呵,沒甚麼大不了的,現在都甚麼年代了,說兩句話還能死人啊?在中國不敢說,來韓國我不想再虐待自己了。」諶禮略帶調侃的說到。此時諶禮突然想起來,王鵬是國家公派的留學生,經常出入中國駐首爾大使館,時常還發發郵件傳達個上級精神甚麼的,想到這些諶禮不知為甚麼突然有些後怕。「大家快吃些東西吧?菜都涼了。」段寧的妻子開始招呼大家吃飯。

「最近啊,好像中國人聚在一起都是在談這些話題。」段寧又開始講話了,「我在不同國家認識了很多中國人,他们讲的一些话在很多愤青看来就是地道的反动派了。不過我和這些朋友交往,發現他們都是很有思想學識的人,我們國家5千年的歷史,我們靠甚麼承傳我們民族的血脈呢?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包容,對不同思想理念的包容才形成了非常燦爛的中華文化不是嗎?其實以後有時間啊,我們還可以深入的探討,真理越辯越明嗎?好了,我不在這裡倚老賣老了。來,大家一起喝一杯,按照韓國人的習慣,我們喝這杯酒要為了甚麼呢?」「就為了我們祖國越來越美好吧!」趙曉明提議到,「好!為了國家的美好乾杯!!」大家的酒杯碰到了一起。

責任編輯:王嘉文

相關新聞
首爾情緣(1)來首爾後的第一場雪
首爾情緣(2)週一例會風波
首爾情緣(3) 實驗鏖戰(上)
首爾情緣(4) 實驗鏖戰(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