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女擲5.26億廣州購地 開獨立開發先河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4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金靖綜合報導)廣州土地市場昨創歷史,廣州首現個人拿地,深圳一女子李燕如豪擲5.26億擊敗12房企。業內表示,目前中國大陸還沒有出現個人購地後獨立開發的個案,自然人購地後想自行開發建房的風險很大。

一人擊敗12房企拿地

廣州土地市場昨日創造了新的歷史!經過53輪競價,13輪競配建公租房,自然人李燕如以總價5.26億元和配建130套公租房,力挫12家開發商,奪得天河區黃埔大道堅紅化工廠住宅用地,折合樓面地價11,552元/平方米,剔除配建公租房面積後更達到12,634元/平方米。

這宗佔地面積17,304平方米,起拍價達3.6億元的宅地引來13位競拍者。李燕如最終以5.26億元的高價,溢價45%,擊退越秀地產,拿下今年天河區開拍的首塊宅地。

據信,這不僅是廣州有史以來首次有自然人成功拍得住宅用地,值得一提的是,此宗宅地更是廣州歷史上第一次進入「競配建」環節的地塊,李燕如最終以130套、3,900平方米公租房的配建規模力壓對手。

李燕如對媒體表示,她來自深圳,並進行過房地產開發。按照規定,李燕如隨後將成立公司對土地進行開發。

據業內人士披露,現在中國大陸還沒有出現個人購地後獨立開發的個案。

業內解讀

中原地產項目部總經理黃韜分析,自然人身份拍得土地,箇中原因極其複雜,有可能其背後的公司不願意公開身份,所以由自然人出征,再另組公司。

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在通脹預期高、土地市場不限購的情況下,部份投資客轉戰土地市場是必然現象。尤其是這類面積較小的「迷你地塊」,由於總價不高,通過多人聯合投資,門檻並不太高。「由於土地本身有保值增值的作用,對於追逐利益的資本而言,聯合拿地能規避風險,個人拿地可防範通脹,目前確實是一個投資的機會。」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按照規定,一般個人在取地之後兩到三個月就要成立開發公司,對土地進行開發。」如果自然人購地後想自行開發建房,在法規上並不成熟,而且對於買家而言仍有不小的購買風險。「按照現行的法規,對於購房者購買了這一類型的物業後的權益如何保障並不清晰。如果施工出現事故或者產品出現問題,責任的劃分仍然沒有在法律上得到明確。」

(責任編輯:謝東延)

相關新聞
大陸地產界預測2012年中國房價降30%
大陸房企裁員「過冬」  業內爆料高達60%
地價下跌 預警中國房地產衰落
大陸百城房價7個月微迭 專家釋僵持原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