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府面臨更緊迫挑戰:經濟危機

人氣 2
標籤: ,

【大紀元2012年05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假如北京政府能夠挺過薄熙來事件的政治危機,《華盛頓郵報》報導,它還將面臨另一個更加緊迫的挑戰:經濟危機。所有推動中國前進的因素已經開始萎縮。中國經濟將放緩。但是中共當局擔心的是,如果增長速度下降,中國經濟問題可能變成政治問題。

經濟高速列車將放緩

《華盛頓郵報》 5月23日發表CNN新聞網知名國際政評家Fareed Zakaria的 評論文章說,過去二十年來的每一年,都有專家警告,中國經濟將要崩潰,因為其巨大的不平衡和錯誤政策。他們指出種種問題如不良貸款,銀行壞賬,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和房地產泡沫。但過去三十年裡中共官方公佈的平均增長率仍達到9.5%。亦有不少專家指出,中共官方數字有造假。

摩根-史丹利新興市場基金負責人夏爾馬(Ruchir Sharma)在他的新書《突圍國家》當中有獨到見解,「中國處在自然放緩的邊緣,這將改變全球權力平衡,從金融到政治。」

中國經濟增長看起來顯著,但不是史無前例。日本,南韓和台灣都曾經以接近9%的速度增長並持續二十年,然後開始放緩。許多人認為中國的命運將類似日本,其經濟在70年代放緩到6%,在90年代崩潰,之後維持低速度。南韓和台灣有類似的軌跡。

在這些過去的例子中,經濟增長會製造中等收入。當你擁有一個大型經濟和中產社會的時候,你很難以極快速度增長。

全球原材料被大量消耗

夏爾馬做了計算,「1998年,中國以一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取得10%的增長速度,他不得不擴大經濟活動1000億美元,但是只消費世界工業商品的10%–指的是原材料包括石油,銅和鋼鐵。2011年,中國經濟規模為5萬億美元,如果要維持同樣的增長速度,則需要擴張5500億美元的經濟活動並消耗超過30%的全球工業產品。」

一胎化造成勞動力短缺

所有推動中國前進的因素已經開始萎縮。中國去年成為城市化國家,大多數人口生活在城市。城市移民速度減緩到一年5百萬。這意味著很快著名的「剩餘勞動力庫」將耗竭。

這十年當中,只有5百萬人將加入到中國的核心勞動力,從上一個十年的9000萬急劇下降。由於一胎化政策,沒有足夠的人口可以代替將退休的工人。

經濟刺激措施難奏效 經濟問題或變政治問題

夏爾馬描繪的前景跟中共政府不謀而合。溫家寶總理在2008年論證說,中國經濟是「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他本週再次指出這一觀點,呼籲政府採取刺激經濟的措施。

為刺激經濟,中央銀行可以降低利率,政府可以多花錢。但是這些措施也是效果有限的。夏爾馬論證說,紙面上中國GDP的債務是溫和的30%,但是當你加上中國公司的債務,其中許多是國有企業,這個數字相當驚人。政府將支出更多在基礎設施,但是這些投資的回報將減少。中國消費者的支出在增加,但是在一個沒有社會保障系統的國家和一個日益老齡化的社會,存錢的比例非常高。

對於中國,夏爾馬建議6%的增長速度是合適的。但是中共當局想要用百分之八以上的高增長率來維持其政權合法性。如果速度後退,中國經濟問題可能變成政治問題。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外媒報溫家寶推穩定經濟措施 亞洲股市連兩天翻揚
周永康曾慶紅密謀抬房價 溫家寶開六省經濟會應對
美聯社:內部危機重重 北京發動「反洋」運動
伍凡:中共開始政改了嗎?中共經濟如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