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環團:機場跑道環評勿蒙混

【大紀元2012年05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鄭麗駒、關式明香港報導)香港機場管理局前日向環保署提交第三跑道工程項目簡介,正式展開環評程序。有環保團體批評政府提交資料不足,又質疑當局在工程眾多爭議仍未解決下,利用環評制度漏洞蒙混過關,是漠視香港整體發展福祉。

環保觸覺昨日發表聲明,重申反對興建機場第三跑道的立場,要求當局先做好各方面評估。主席譚凱邦表示,機場興建第三條跑道需填海650公頃,「雖然機管局聲稱會採用較環保的填海技術,但是也沒有任何方法補償那填為跑道的650公頃海洋,該處白海豚的棲息地將永久喪失。」

機管局初步估算,第三條跑道工程涉及1,300多億元開支,已是香港庫房儲備的四份之一;到工程正式開始時,開支往往已超過初時估算。環保觸覺希望政府不要再盲目推行大型基建,也不應忽視社會及環境成本。譚凱邦說:「機管局依然輕描淡寫對環境的影響,字裏行間仍然不肯承認對環境破壞相當巨大。我們堅持這個項目是不應該的,如果他們再繼續,我們會就環評作出反對,最終可能要司法覆核。」

籲開展策略性環評

香港地球之友則表示,現行的環評機制有極多漏洞,只能就一單工程的環境影響進行評估。但北大嶼山和屯門是未來大型工程的集中地,港珠澳大橋、焚化爐、東涌擴建填海等陸續上馬,將成為污染重災區。

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主任周月翔,建議政府進行區域策略性環境評估,研究東涌是否能在10年間容納多個基建項目。「在環評程序上,我希望政府多聽公眾意見,將其反映到工程簡介項目上,變相可迫使機管局跟著要求去學做環境評估。」

她並批評當局未有就工程對環境的影響提供詳細數據,「政府只報喜不報憂,只發放經濟效益的好處,例如遊客及經濟GPD的效益增長等,從來不提對當區帶來環境的影響,包括碳排放量、氣候影響等,以及直接影響身體健康及政府醫療費用的開支。……當第三條跑道飽和時實際的收益、帶來就業機會等等的數據,機管局亦交待得很含糊。」

地球之友促請機管局切勿利用現行環評機制的不足,以求蒙混過關,政府必須介入,盡快展開策略性環評,保障北大嶼山的整體發展。◇

相關新聞
港環團:傾全力反對機場建新跑道
環團指擴建機場項目難過環評關
顧問指香港機場新跑道令空污倍升
環團:東涌過度發展 居民受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