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加國談育兒】

我的孩子很快樂

慧蓮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6月04日訊】

小張是一個公司的軟件工程師,他有一個10歲的長的高高的很陽光的兒子,常常聽說他們爺倆一起去打籃球,去郊遊……

「孩子能健康快樂的度過一生,那是我最大的心願。」小張開門見山直截了當的對筆者說出了他對孩子的期望。

和別的家長聊天,常常聽到說希望孩子在哪些方面有造詣。如希望成為球星啊,希望在音樂方面有一技之長啊,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上個好的大學,將來有個好的工作。抑或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而張先生的觀點很特殊也極其簡單,只有一個目的,讓孩子健康快樂。

張先生從小生長在一個教師家庭,父母對他的教育非常嚴格,尤其在學習上要求就更高。所以小張從小學到大學基本上成績一直是出類拔萃的,而後有了令人羨慕的工作。不過成年後的他卻一直感覺有許多遺憾,他說他從小就特羨慕別的孩子能無憂無慮的玩,上中學的時候能自由自在的跑到籃球場上瘋狂。他卻沒有,因為他一直有壓力,學習的壓力,成績的壓力。考學的壓力,找工作的壓力;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走他的老路。

他說:「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健康的成長!」

他分析道:「孩子快樂的性格,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接著他介紹了他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快樂性格的。

首先,密切同孩子之間的感情。他經常鼓勵他孩子與同齡人一起玩耍,讓他們學會愉快融洽的人際交往。限制孩子的物質佔有慾。懂得分享,人生的快樂不能僅與物質財富的佔有劃等號。還要注意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平時注意孩子的愛好。為孩子提供各種興趣的選擇,並給予孩子必要的引導,孩子的業餘愛好廣泛,自然容易擁有快樂的性格。

其次把孩子當成朋友,給孩子提供決策的機會和權力。並且教孩子調整心理狀態。應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樂,其秘訣在於有適應力很強的心理狀態,這使他們能很快地從失望中振作起來。在孩子受到某種挫折時,要讓他知道前途總是光明的,並教孩子注意調整心理狀態,使他恢復快樂的心情。

同時還要注意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滿和睦,他說我會讓孩子感覺到快樂的,我會盡我的一切給他創造一個能是他健康成長的環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孩子的習慣在其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會決定他們的行為和選擇,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一生,助其在未來工作生活中脫穎而出。培養良好的習慣,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養成,要先從家庭教育入手,儘可能在家庭中樹立起孩子良好習慣的意識。作為家長,一定要在孩子的習慣培養上下大功夫,要講求方法,有針對性的指導。
  • 一天,到朋友家做客,彤彤媽媽忙著招呼我們,五歲的彤彤也懂事地幫我們搬凳子,我看著可愛的孩子,頓時心升愛戀,彎腰想抱起彤彤,沒想到孩子馬上跑開了,並且一邊跑一邊說:「不讓抱,別把我賣了。」弄的我好不尷尬,問緣由,彤彤媽媽哈哈大笑說:「我們常告訴孩子,千萬別讓陌生人抱,抱走就把你賣了,就見不到媽媽了。所以孩子從不讓陌生人抱。」
  • 一些無心之言無意中傷害孩子幼嫩的心靈,繞開一些「語言禁區」,才能有助於形成良性和諧的親子關係...
  • 小陶每次玩完玩具以後,都是散落一地,有時筆和紙攤滿了桌子,床上也堆著他的各種小玩意兒,媽媽多次提醒小陶,但是卻總也不見效果。屋內的一片狼藉點燃了媽媽心中的怒火:「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從哪兒拿來的東西玩完了還放回哪兒去。你就是不長記性,看我全把它們扔掉!」說著假裝把孩子最心愛的玩具扔了,接著是一陣急風暴雨般的叫嚷。這樣重複了多次。媽媽簡直對兒子失去了信心。
  • 小小的媽媽小時非常喜歡聽鄰居阿姨和她女兒一起彈琴,可是因為家庭經濟原因,她不得不望琴興歎了,現在小小已經6歲了,媽媽把自己未實現的願望給了女兒,一心把小小培養成一個一流的鋼琴家,可是不知為甚麼。小小在學彈琴時很頑皮,好像老師講過的正確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腦子裡根本留不下絲毫的印跡,彷彿從來就沒有學過似的。
  • 幾天前和朋友聊天,聽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四年級的數學老師上課時問學生:有誰知道6乘7等於幾呀?學生回答:40。「太好了。」老師滿面笑容地說,「你真聰明,這麼接近,只差一點就完全正確了。」 「早就聽說過加拿大孩子們的數學水平很差,不想一個四年級學生竟然連個一位數乘法都不會。」這是我聽到這個故事時首先想到的。更沒想到的是我這個朋友後邊的話,她竟然說:「我很佩服國外這種賞識教育。」
  • 古代傳統文化中,關於感恩的故事很多,其中「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的故事最為著名,故事是這樣的:相傳,小羊對它媽媽說:「媽媽,您對我這樣疼愛,我怎樣才能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羊媽媽說:「我甚麼也不要你報答,只要你有這片孝心,媽媽就心滿意足 了。小羊聽後,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小羊為了報達母羊的養育之恩,每次吃奶都是跪著的。它知道,是媽媽用奶水餵大它的,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 這便是「羔羊跪乳」。
  • 「生命的最終目的不是競爭取勝,而是享受生活的過程」。和張先生交談,他很開朗的首先談出自己對人生的看法,這樣的人生觀決定了他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也決定了他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 王女士說起她的教育觀,特別強調的就是讓一對雙胞胎兒子學好中文。 她說:「我們是中國人,不管走到哪裏我們的國籍變成了甚麼,我們都是中國人,中國是我們的根,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那是任何民族都無法相比的,我們雖然來到了國外,但是我們的根不丟,我們的文化內涵很深,其他族裔的文化沒甚麼內涵,你看我們現在學英文很容易,而外國人想學好中文可就太難了。」她還舉出很多例子來比較中文和外文:「我們的成語,就四個字,那就是一個故事啊,可是沒有中國的文化基礎,急死老外也不會明白的。」
  • 小王有一五歲的女兒,妻子經常和他在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上有分歧,為了怎樣教育好孩子爭執不休,妻子老是埋怨丈夫不管教小孩。她給孩子買了很多的幼兒英語,讓她看、聽;放假了,去學繪畫、音樂、幼兒舞蹈,恨不能明天就讓她成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