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真:「科學」的錯覺(三)

劉子真

人氣 21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6月08日訊】下面,讓我們再來討論一下(實證)科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即所謂的假設、解析、觀測、實驗、與邏輯推理的問題。

(一)假說。

1、「假說」本身就是一個「先驗」的東西,是一個完全主觀的產物。

2、「假說」的正確與錯誤的判斷,主要來自於實驗驗證與邏輯證明。但實驗驗證,只能局限於當下的實驗條件,它並不能對未來的結果給出「是」與「非」的確定;而邏輯證明,只是論證其「假設」在假設條件下的合理性,當「假設」超出其所設之限,邏輯證明隨之失效。

(二)解析。

這既源於「科學」的觀念,即「整體為部分之和」,又是觀測與實驗的局限性的必然。所以,「科學」講究也必須對研究物件進行解析、解剖、細分,所以它講專門性,所以它只產生專家。

可是,由「量子糾纏」現象可知,自然界中任何一個完整的系統,並不是其各個組成部分的簡單相加。要保持系統的協調有序的運行,涉及到其各個組成部分的錯綜複雜的聯繫與協調。生命系統尤其如此。所以西醫對人體的研究,就只能是在週邊打轉轉,根本觸及不到生命的實質,所以它研究的,只是生命的載體——肉體。當它專注於人的肉體進行解剖研究時,其實其時「生命」早已不存在啦。所以,西醫對人的肉體的各個局部(器官、組織)研究的再明白,對整個生命系統而言,還是摸不著邊際。不說精神現象啦,就以肉體的生命體征而言,抗生素的濫用與副作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三)觀測。

1、科學所觀測的物件,既受限於人類的感官功能,又受限於所使用的工具的性能。即使拋開生命與精神之類的神秘現象,就以純物質世界來說,人們所能觀測的範圍,也只占人類所能認知的宇宙物質總量的4%左右,其他96%左右的既不發光也不反射光的所謂暗物質(包括暗能量),是不能被當下科學所能觀測的。

2、對於觀測物件的選擇,以及觀測的內容、方式等,完全是一種主觀的產物(主要局限於「假設」的框架之內),既不一定合理準確,更談不上全面。

3、觀測資料的精度與合理性,既受觀測工具的性能與精度及穩定性的影響,也受觀測者專業水準甚至精神狀態的影響,同時,還受觀測的方式、角度和觀測層面的影響。

4、觀測行為的本身,已經對被觀測物件產生了一定的干涉,所以,觀測的純客觀性也就成了問題。這種干涉在量子層面表現的尤為突出,因為那時的觀測者與被觀測物件已經構成了一個互動的系統,所以才會有量子力學的「測不准」原理。

(四)實驗。

1、其設計即是依據「假設」展開的,這已經就與客觀性原則發生了偏離。

2、實驗的過程是在假設的理想條件下進行的,而這種理想條件在客觀世界中並不存在,這又與客觀真實產生了偏差。

3、實驗的精度與結果,受到實驗設備水準、工具的性能與精度以及實驗人員的專業水準等因素的影響。

(五)邏輯推理。

邏輯的本質,是人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變化順序和規律的思維認知,是對真實世界的簡化與抽象。而真實世界是無限的、複雜的、相互聯繫的和有生命的,簡化的邏輯的世界卻是局限的、簡單的、機械的和無生命的。

所以,邏輯推理的問題就出現了:它用邏輯去限定客觀真實,邏輯先於真實而不是相反——真實世界先于邏輯、高於邏輯。

邏輯推理的局限性,在上面介紹的量子力學中表現的尤為明顯,以至其合理性完全消失。所以,量子力量對微粒子行為的描述,使用的是「幾率」的概念而不是「邏輯」的概念。而「量子糾纏」現象,更是完全超越了邏輯的基礎——「因果關係」。

可見,科學的研究方法,完全是在「主觀」的主導下進行的,其「客觀性」,是「主觀」限定的「客觀」,是局部的和有條件的客觀。

相關新聞
劉子真:中共壞我中華實行錄(三)
劉子真:中共壞我中華實行錄(四)
劉子真:中共壞我中華實行錄(五)
劉子真:中共壞我中華實行錄(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